第173章 宣传(第2/5页)

最有趣的是怪味豆平台上出了国内影迷的评论外,还出现了不少来自于其他国家、语言、地区ip的留言。

虽然说《天下》是全球同步上映,但华国要比大部分的海外地区都更早首映。尤其是地球另外一端的另一个票房大仓库,灯塔国更是要足足晚上12个小时。

实在是无法忍受等待的外国人们,也开始跑到其他国家的网上开始了解《天下》的相关消息。

最为了解《百家》的华国自然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一下《天下》到底好不好看啊?讲的什么内容啊?但是请千万不要剧透。”

“哦,上帝,还有12个小时,我要怎么才能忍得过去?”

看着外国友人的要求,国内观众都快笑死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他们通过字幕组第一时间获得国外影视作品,哪看过外国友人跑到国内来寻找资源的情况。

在笑着感叹风水轮流转的同时,国内观众心中又忍不住升起自豪感,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让华国太缺乏国际认同感了。

其实《天下》的热浪并不是意外,它有太多太多的铺垫了。

如果导演不是秦砚、主演不是谢北杨,那它就缺乏原始的热度。他们这些年在国际上积攒下来的名声,就是《百家》系列敲开外国市场的第一块砖。

而后华国这些年在国际上话语权的提高、文化底蕴与当下国际形势的结合,让外国人在看待华语电影的时候,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

最后才是电影本身的质量。

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百家》的热潮,秦砚很明显并没有沉迷于现在的成绩,他需要用一次更给被称为“奇迹”的胜利来给华语电影开路。

于是秦砚开始带着整个主创团队,在全球宣传《百家》。秦砚早就不相信 “酒香不怕巷子深”了。

包括8月10日,秦砚都选择了在灯塔国举行首映。就如同电影的名字一样,意在天下、剑指海外。

国内观众不仅没有任何抱怨,反而都在期待着秦砚带着主创团队在海外大杀四方。

秦砚对于国内的观众是偏爱的,从7月10日到8月份,《繁荣》的所有线下活动都是在华国举行。如果把秦砚7、8月的行程看做一个整体,华国绝对是最重要、最长的宣传区。

《天下》的开画票房直接拿下了4200万美刀的全球票房,灯塔国2500万美刀,而华国更是贡献了1057万美刀!

这个数据一出来,就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远超暑假档一众强敌,将他们狠狠甩在身后。

烂番茄和IMBD的评分夸张到让人怀疑人生,全球各个国家的娱乐、社交媒体都在刊登《天下》有关的报道。

看到外国观众的反应,国内影迷都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

“我现在反而是特别担心外国友人们能不能够看得懂《天下》了,要是这么好的作品,他们却因为不了解华国文化看不懂,实在是血亏啊!”

这些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海外关于天下的讨论真的很多。

“这中间有些情节我好像看的不是太懂,能不能有朋友告诉我一下?”

像电影之中秦始皇所说的一些文言文,“铜人”和“金人”的翻译等等,必然会有一定的理解困难。

一开始都是外国的历史爱好者们在帮助同胞们进行科普。

毕竟秦始皇是不逊色于罗马大帝的存在,很多历史爱好者都有很了解。

但更深处的一些文化观念,包括秦朝后期衰败崩溃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关系与区别,这就不是普通外国人能理解的范畴了。

于是国内很多相关“势力”便主动开始主动出击,比如秦砚的影迷会、国家有关历史宣传机构、一些研究学会等等。

之前《繁荣》的全球火爆可被看在眼中,大家都已经能够预见到《天下》上映后,国外肯定会再一次掀起一股华国文化的浪潮。

这是一个塑造华国国际形象最好的时机,大家当然不会错过。

同时这也是之前秦砚曾经向有关部门立下的军令状,一定会让《百家》在国际上扬名。

各种机构、组织早就准备好了相关的材料,一直握在手中,国内媒体就不用说了,现在开始陆续发表。

有些官方机构的海外媒体账号活生生一种水军的感觉——

华国旅游:《天下》中那些如画山河

儒家学院:《百家》与儒家

华国国际周刊:不得不看《天下》的十个理由

看到这些宣传报道,国内的影业公司都快羡慕哭了。他们都拍多么正能量、多么主旋律的电影,这些机关单位才会帮助他们宣传啊。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观众们对于电影的影片本身的解读。

“我觉得秦砚的野心很明显,《百家》故事的脉络会围绕着墨家的坚持与犹豫,最后再升华到另外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