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元熙(第2/4页)

“后来我得知,若能寻到下葬之处,便可魂魄归体,死而复生,便重回人间。今日来寻你二人,正是有个不情之请。若县主能安排一辆马车送我去西京,入皇陵,淳宁自是不胜感激。”

她现在灵体的行进速度太慢,等飘到西京,都不知猴年马月了。

现代人眼中假得不能再假的谎,在古代人眼里却是可信度很高的。安阳暗自思忖了一番,觉得细节也都对得上。

当年的太后一党虽早已被处死,但仍有几个余孽四处逃窜,不过在近日都于汴州被抓获,下场自不用说。

这巫人尽数死绝了,巫术对郡主的压制也消失了,而郡主此时归来,便是再好不过的证明。

安阳虽然看不见柳离,但仍是拱手对她行了个礼:“此等小事,何足挂齿,原是安阳该做的。待安阳今日便写封奏疏递入京中告知圣上,再准备一番,明日备好车马,亲自护送郡主进京。”

圣上。

这么快,宁子笙已经成为别人用敬仰的口吻所提起的“圣上”,不再是“九殿下”了。

可柳离还没办法将这两个词直接联系起来,需要花一些时间才能接受这个事实。

眼前,昔日稚嫩的安阳和郎恬此时都已长成大人,说话行事沉稳,早就不复当年的胆怯模样。

她们的变化都如此之大,更别提小九了。

每每思及此,柳离便会多几分害怕,抿着唇抬笔又写下几个字:

“切勿上奏,先别让京中知晓。”

身为灵体也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便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反正别人也看不见。

她想在重获实体、履行和系统的约定之前,先偷偷地去看看小九。

毛笔继续在纸面上滑动着:“安阳,郎恬,先和我说说这十年间的事吧。”

安阳和郎恬自是知无不言。

… …

嘉成二十年,江皇后死,立梁国公之女江裳兮为后。

嘉成二十三年,立大皇子为储君,次年,大皇子薨。

嘉成二十五年,立二皇子为储君,次年,二皇子薨。

嘉成二十八年,欲立三皇子为储君,三皇子主动请辞,并请缨外调益州;又欲立六皇子,还未从泉州归来,半路便薨。

至此,年满二十的皇子要么薨了,要么远调;至于皇女,五公主入神策军,七公主一心礼佛,八公主远在潮州,而后便是……

九公主。

嘉成三十年,嘉成帝与太后同日驾崩,九公主即位,改年号为元熙。

元,始也,熙,光明,意指新帝登基之际,便是新的曙光降临之始。

… …

“但凡立为太子的,全都不在了?”

柳离的手微微一颤,当日司天台所观测到的星象犹在眼前,她这个亲眼见证了的人,自然没有忘记。

月与太白会宿,太子死。此异象发生后数年,太子竟然真的一个接一个地逝去!

那次的星象关乎安阳的婚事,她也印象很深刻,低声道:“确是如此。”

可星象的全部并不止于此,还有一条,便是岁星入月中,臣子贼其主。

若这也应验了,那……

“……宁子笙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这个问题令安阳顿了顿,没敢回答。郎恬急忙跑去看门窗是否全部关好,确认完毕后,朝安阳点了点头。

“先帝驾崩前,留有遗诏,命九殿下即位,但众说纷纭。”安阳低声道,“安阳不在京中,也不清楚其中内情。不过,有人说是……九殿下逼宫篡位。”

新帝即位之时,这种“谣言”流传甚广,但苗头很快就被扼杀了下来。现在国泰民安,欣欣向荣,民间再也没有什么关于宁子笙的负面说法。

柳离暗自心惊。

原着里宁子笙替楚燕复仇,并没有走到逼宫那一步,但如今……她不认为这是谣言。

安阳道:“我即刻去给郡主备车马,明日一早便出发。可安阳平素无诏不得入京,若不递奏疏上去,恐怕难以亲自陪同郡主。小恬,你……”

郎恬立即道:“我自当护送郡主。”

“既是如此。”柳离写道,“淳宁多谢二位。”

*

西京,皇宫。

尚书房内熏香袅袅,赵小瑞缓步走进来之时,禁不住狠狠吸了吸鼻子,爱极了这个味道。

可惜这香是宁子笙自己配的,香料中掺了几味药,配制起来要花不少功夫,小瑞即便跟了宁子笙这么久,脸皮已经厚到了一定的程度,也知道自己不能恬不知耻地劳烦自家圣上。

不过,等到宁子笙什么时候心情好了,她再开口要,就能讨到点赏。

御案前堆满了来自不同朝臣的奏疏,即便被均匀地分成了好几摊,还是堆积得很高,几乎将后边人的面庞遮住。

再往前,便可以看到那刺有吉祥纹的蚕丝织锦衣摆,底边缀有金线,映着明晃晃的正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