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见异思迁要不得(第2/3页)

山河书院聘请此人为教习,分明是一丘之貉。

为名声着想,为前程着想,只能退学。绝不能和欺世盗名之辈有任何牵连。

一想到,自己的师长会是恶名满天下的三元公,无数学子都觉着前程无望。

再多的奖学金也无法和前程相比。

这边有人退学,书院外,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更多的人涌到新民县,参加山河书院的招生考试。

“这些人都疯了吗?”

退学学子不敢置信。

国子监的师生,更是一脸震惊。

“平平而已三元公名声臭大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跑来报考山河书院?”

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

就连山河书院的师生,也都是一脸懵逼。

本以为书院会萧条,为什么报考的人却不降反增。

不合理啊!

那些学子,脑子里都进水了吗?

无数人发出疑问。

王学成也在问为什么。

当大街小巷都在议论平平而已三元公的时候,他也生出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想着要不要放弃报考山河书院,干脆回县城读书?

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隔壁房间又来了新的学子。特意从下面的县,来到这里报考山河书院。

严辞搬去了书院,他的房间就空了出来。

新民县的房子,从来不愁租。

很快,房东就将空出来的房间租给了新来的学子。

新来的学子新陈,也是个童生,二十来岁。

王学成很好奇,“陈兄,你为何选择这个时候报考山河书院?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平平而已三元公,你没听说吗?”

“听说了啊!正是因为听说了平平而已三元公,我才下定决心报考山河书院。”

“这是为何?”

王学成越发糊涂。

陈童生笑了起来,“王兄以前也是在老家读书吧。”

王学成点头。

“王兄对老家的书院,就没一二体会吗?”

王学成脑子反应慢,一时间没回过神来。

陈童生自顾自继续说下去,“像我们这样,没有家世,没有人脉,甚至连钱都没有的学子,全靠自己拼尽了全力,靠着全家人的支持,才能走到今天。这一路走来,其中到底有多少艰辛,王兄应该比我更清楚。”

王学成连连点头。

读书说起来容易,对于没家底没人脉的农家子弟,真的太难太难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绝非夸张,而是写实。

秀才刷下去一大批。

乡试又刷下去一大批。

可以说,能考中举人,参加会试,都是人中龙凤,运气和实力兼具。

这其中,绝大部分,又都是官宦世家出身的学子。一穷二白的农家子弟,能坚持到会试,简直是凤毛麟角。

九成九的贫困书生,都止于秀才。个别考上举人。

至于进士,估摸着一万贫困学子里面,才能有一个农家出身的进士。

这是现实。

只要选择读书一途,就得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

陈童生继续说道:“乡里面的蒙学,县里面的书院,我们读书的地方,十年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除了当地的人,还有谁知道?书院名不见经传,先生同样名不见经传。教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平平而已。

从这样的书院出来,王兄可曾想过,我们最好的结局是什么?考中秀才,做个蒙学教书先生,就是我等最好的结局。一辈子,止于乡间,名声不显。”

王学成弱弱的问道:“这样不好吗?”

陈童生笑了笑,“既然好,王兄为何又来报考山河书院?”

王学成实诚地说道:“我是为了奖学金。”

陈童生说道:“我亦是为了奖学金。以及我不想人生止于乡间秀才,蒙学先生。平平而已三元公,多大的名声,天下皆闻。

而冒着天下非议聘请三元公的山河书院,名声也即将传遍天下。县里面的书院,别说一百年,就算是两百年,也攒不下这么大的名声。在天下最有名的书院读书,跟随最有名的先生学习,他日还能光明正大拿国子监学子刷名望,这等好事,王兄竟然不动心?”

王学成一脸傻愣,“可这都是骂名!”

陈童生不以为然,“骂名又如何?骂名也是名声。我敢肯定,山河书院敢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聘请三元公做教习先生,定有后招。骂名也能变成好名声。

而且山河书院敢聘请三元公,更体现了这家书院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格局。像我等俗人,读书只为俗世名利的人,山河这书院定不会嫌弃。而我,亦不会嫌弃山河书院名声不好听。

山河书院,注定是我的去处。国子监的学子,注定是我脚下的踏脚石。至于三元公,无论还剩下几分才学,我一定会成为他的学生。”

好大的口气,好大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