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3/4页)

今天晚上的男子跳高决赛,总共获得决赛资格的选手一共有12人,除了王深、叶文浩、阿布达拉、山下智明以及吉哈尼外,余下的人里,好手也是颇为不少。

在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后,跳高的起始高度被裁判安排在了2米上。

当高度测量员将跳高的横杆升到2米并且测量准确之后,裁判开始向周围的选手们发出第一次讯问。

“2米高度,是否有人选择试跳?”

在等候区的12名选手互相看了看,都没有人站出来,第一次的2米高度选择,全员选择免跳。

国内的体育频道网络直播上,也有第一次看跳高比赛的田径新粉丝,他们在看到横杆架好了之后,结果没有任何一个人去进行比赛,不免就一脸懵逼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都没有人要跳的吗???这是太高了跳不过去吗?】

这会儿比赛才刚开始,守在这里看比赛的人不多,弹幕就稀稀拉拉的,于是这一条疑问就显得格外的显眼。

很快,就有专门守在这里看跳高的跳高项目爱好者笑着给了解答。

【哪儿呀,这当然是为了后面更好地比赛了。】

【跳高这个项目,每跳一次,都要消耗不少的体能的,在场的选手都是能冲进亚锦赛跳高决赛圈的选手了,这都是亚洲男子跳高方面的顶尖选手了,没必要把体能消耗在前面这种2米高度的试跳上。】

【这要是2米的试跳都每个人跳过去,这比赛不仅是没完没了,而且选手们的成绩肯定也都上不去了——你想想,体能都消耗在前面这种2米、2米05的高度上了,后面还想挑战2米30吗?】

这跳高老粉丝解答了前面的问题,但也有人有了新的疑问。

【咦?那这样说的话,裁判为什么要把起始高度放得这么低?前面这些高度,选手应该都会申请免跳了吧?】

【倒也不是,选择从哪个高度开始试跳,这也是选手们的必修功课了,也不是说直接就从最高的开始挑战就好——如果跳不过呢?是吧?你总不能连成绩都不要了?再者说,前面在适当的高度试跳,也有助于选手逐渐调整自己在本场比赛中的竞技状态……】

这专门直播跳高比赛的网络直播间里,有刚开始看比赛看得迷迷糊糊的新人,也有热心的老粉丝,一时之间,你问我答,倒是十分和谐的模样。

比赛的电视直播中,邵敏一和李森刚刚结束了前面的一段解说,镜头恰好切到了跳高这里,也正是所有选手选择免跳,然后裁判直接将横杆高度拉升到了2米05,再度询问是否又人选择试跳的部分。

邵敏一和李森也很自然地跟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介绍了一下选手选择是否申请在前期免跳的思路,倒和直播间里老粉丝的说法不谋而合,这让直播间里的观众们纷纷呱唧呱唧,笑着给刚刚解释的大佬鼓起了掌。

2米05的高度虽然也不高,但是有两名选手选择了在这个阶段进行试跳,这两名选手分别是来自马来西亚的阿德南和来自韩国的李德熙,他们两人的实力在参与决赛的一众选手之中,只能排在中下游,在这个阶段选择试跳,大约就是为了有一个保底的成绩。

2米05的高度确实不高,即便是阿德南和李德熙两人,也只一次就轻松试跳过杆,其余选手继续免跳。

这一次之后,主裁判又迅速地将横杆的高度拉升到了2米10——很显然,主裁判其实也知道在场的选手心里的估量,不过将起始高度往低了定,也是为了如果有部分选手想要选择低高度的试跳,不至于战略被打散,无法可跳。

在横杆拉升到2米10之后,选择试跳的选手顿时多了不少,在场的12名选手,有7名都选择了试跳,仅剩的5个仍旧申请的免跳的选手,分别是王深、叶文浩、阿布达拉、山下智明以及来自叙利亚的吉哈尼。

在场的其他选手看了眼王深他们5人,不过倒也没有说什么。

各人的实力不同,对于自己的比赛规划就不同,这些人有信心一把跳过后面的高度,但他们这些没有信心一把跳过的,当然还是好好试跳比较重要。

很快,2米10的7名选手试跳也全部结束,在这个高度上,所有进行试跳的选手,还是轻松地一次性成功了。

至此,赛场上总共12名选手,只剩下王深等5人没有成绩,余下的选手,身上都至少有了2米10这个一次性过杆的成绩了。

在申请试跳的选手们结束了2米10的试跳之后,主裁判又一次示意,这一次,比赛用的横杆被升到了2米15的高度。

这个高度,距离本次亚锦赛男子跳高的决赛划线2米16只有1厘米之差了,到了这个高度,在场已经有选手开始面色凝重——虽然赛场上有像王深、阿布达拉这样根本不将2米15以下的高度放在眼里的选手,但是也有面对2米15高度很难成功越线的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