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红火

距离去崔家寨那日过去了一旬, 火锅店渐渐步入正轨。

司南的“饥饿营销”策略果然很见效,“大宋第一火锅店”一座难求的名声传出去,无论平民百姓, 还是达官显贵,都想方设法地前来打卡。

甚至有人把关系托到钟疆这里,钟疆玩笑道:“在皇城司待了这些年, 我人缘从来没这么好过!”

说起来,他也算因祸得福, 如今御马监那边的俸禄拿着,只需一早一晚前去点个卯, 丝毫不影响外卖小分队的工作。

御马监本身就是“养老衙门”,吏部和御史台对他们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今日是火锅店每旬一次的“半工日”,每到这一天,菜量减半,客流量也减半。一来,是让员工们有个休息日, 二来, 二郎每旬休息一次, 司南要去若水书院接他。

卯初二刻,司南打开店门, 崔实已经到了,外卖小分队正兼职清洁工,擦桌子、拖地、掸灰尘, 把本就干净的屋子收拾得一尘不染。

卯正一刻, 厨房里传出洗菜切菜的声音,司南在主灶上熬高汤,旁边三个帮厨, 守着红白两案切配菜。

其中有个小豆丁,个头只比汤锅高一点,却踩着凳子,绷着小脸,拿了一只大大的长柄勺子,专注地搅着。

这个小家伙就是二豆。

上次铜钱许愿,二豆说想学做火锅,司南便上了心,第二天就把他叫到后厨,切菜、配菜、熬高汤,毫无保留地教给他。

兴许是真心热爱,小家伙竟学得有模有样——要知道,在此之前,让他练个大字就跟要了他的命似的。

将将过了十天,二豆已经可以独自做最简单的甜味锅底了。

司南站在旁边,时不时指点一二。

二豆每次都是郑重地点点小脑袋,认真地照做。

帮厨们三脸羡慕,只盼着自己哪一天入了司南的眼,成为他的正牌徒弟。

高汤做好,配菜洗净,一心书塾和若水书院的订餐上了锅,可以休息一个时辰。

老少爷们围着桌子坐了,喝喝茶,吹吹牛,吐槽吐槽前一天遇到的奇葩客人。

年长的时不时说些“吃亏是福”的道理,司南借机灌输一些专业技能,嬉笑间,既增进了感情,又解决了问题。

巳时正,大相国寺的钟声一响,司氏火锅店的挡板拆掉,后门开启,外卖小分队准备就绪。

每当这个时候,玉堂巷的百姓们都会走出家门,笑眯眯地围观。

钟疆一身黑色劲装,骑着高头大马在前面开路,十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骑着脚踏车,载着外卖桶,精神奕奕地跟上。

看到可爱的小孩子,小伙子们便按响车前的铁铃,“叮铃铃”一阵脆响,惹得孩童们开心地拍巴掌。

这是他们跟司南学的。

每当有老人或小孩子到店门前歇脚,只要司南看到了,就会塞上一把小果脯,或者送上一串肉丸子。

司南说,这叫人气。

小伙子们日日看着,不知不觉学会了他对老人孩童的善意。

钟声落,正门打开,圆圆的格扇窗也支起来。

开门纳客。

槐树穿着淡青色镌着云霞边的制服,如一棵小青松,直挺挺地站在门口,有客人进便弯着腰鞠上一躬:“欢迎光临!”

不多时,司氏火锅店便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

虞美人提前两天订了雅间,说是亲自过来,算是帮司南做宣传。

下车前,虞美人期待地同丫鬟念叨:“真想想看看司郎君把这店收拾成了什么样子。”

丫鬟小娥撇撇嘴,“能有多好?矾楼、凤仪楼那些的地方行首都已去厌了,怎的还比不过这间小小的食肆?”

虞美人笑着白了她一眼,“你呀,白教了你这些年,到现在都看不到司郎君的本事。”

小娥鼓起脸,“每每提到司郎君,行首都会数落我,我倒要看看,这司氏火锅店到底有多好!”

进店前,她是抱着挑刺的想法,进了店一瞅,脚都迈不下去了。

偌大的厅堂,毫无杂乱之感,而是用镂空的小屏风隔成了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各有六张大桌、六张小桌,小桌在里圈,大桌在外圈,最中间是小料台。

台上放着三个大桶,分别写着绿豆汤、冰豆浆、温开水,免费畅饮。

将将午时,店内已经坐满了人。

外面日头晒得发晕,进了店反倒凉爽起来,似有阵阵凉风吹来。

小娥好奇地看了一圈,发现店中四脚各放着两个一人高的“木架子”,架子上有个圆乎乎的“大脑袋”,脑袋后面兜着一盆冰块。

有人坐在后面,用脚一踩,木架上的大脑袋便嗡嗡地转了起来,随即刮起阵阵凉风。

小娥惊得脸都白了,除些夺路而逃。

不仅她,虞美人同样惊奇,“这是何物?”

“回姐姐,这是风扇,用来扇风的。”小崽穿着红色的小制服走过来,仰着小脸冲虞美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