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身世(第2/3页)

这些年,这些旧人旧事,甚至当初颇受定北侯信任之人,他都不敢有任何接触,生怕被人出卖,只能顶着师父老人家为他按上的身份和这张脸,以沈家远房外甥,一个沈党自居。

“田伯放心,我心里有数,这么多年都等了,不在乎多等几年。”

樊之远轻声笑着,眼里带着浓浓的讽刺,对自己,也是对着这些吃着定北侯府的血肉,又彼此缠斗之人。

他向窗外的那一棵棵梅花树,告诉自己,忍耐,再忍耐,等待着机会,再一笔笔讨回来。

其实这场悲剧的最终,还是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

偏听偏信,世代忠良,姻亲之义却不及一封伪造的通敌之书,连给予父亲辩解的机会都不肯,就这么直接抄斩了。

当然,先帝已逝,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是这一位……

樊之远冷冷一笑,回想起燕帝跟随在先太子身边那幅小心的模样,如今受人桎梏,处处碰壁似乎也找到了缘由。

先太子以谋逆被射杀,这位其中是不是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樊之远低头看着这份名单,忽然问道:“这些人都还活着?”

这声音里透着无边冷意。

田伯缓缓地点头:“是,都活着,不过俞自成三日前已经斩首示众,否则倒是能想想办法套出点东西来。”

“可惜了。”

提起俞自成,樊之远不得不想到李璃那张漂亮又带着狐狸般狡黠的脸。

昨日那些似是而非的话,究竟是那小王爷故布的迷阵,还是究竟知道些什么?

他跟燕帝乃同胞兄弟,向来得宠,又究竟抱着什么心思?

“不过少爷,俞自成死前,怡亲王曾派人前去过地牢,得到过一份口供。”

这话让樊之远微微一愣:“你怎么知道?”

田伯道:“您还记得昨晚那位八卦小报的记者吗?”

此言一出,不仅樊之远惊讶,就是默默无闻的晓飞都侧目过来,后者震惊道:“他是田伯您的人?”

田伯轻轻颔首:“少爷见谅,在这京城若想调查些什么,说容易却也不容易。各方势力云集,到处都是眼线暗探,老奴真不敢大意。想来想去若要不动声色,的确没有比八卦小报的记者更加方便了。”

八卦小报的记者听墙头,钻狗洞,都是明目张胆的,借着找新闻的名义,私自暗中调查什么也无人知晓。

樊之远自然不会怪罪:“田伯将人暗插进去怕是不容易吧?”

“是不容易。”田伯肯定道,“老奴派了不少人,可只留下了几个而已,小方是最早到北行手下的。北行乃怡亲王身边的内侍,掌握的却是暗桩势力。此人向来警觉,那日北行前往地牢,小方正好跟着去,是以才发现了一点端倪。”

“可他昨晚这样明目张胆地来,不会引怡亲王注意吗?”晓飞问。

田伯笑着摇头:“八卦小报的记者行事向来高调,世人皆知,王爷对樊将军疯狂迷恋。少爷还未回京之前,便早已命手下的记者摩拳擦掌地打探少爷行踪。明暗皆有,小方被派遣过来,并不意外。而少爷身手了得,一般暗探瞒不过您的眼睛,被生擒也是正常的。”

“太冒险。”樊之远摇头,“他这次回去再也当不了暗桩。”

一个已经被发现的密谈,如何还能再放心地秘密行事?

“少爷不用担心,小方已经私自探了不少消息,也该从暗转明了。”田伯安慰道。

樊之远微微颔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他对李璃就更加忌惮。

自己的身世是个不可解开的谜,他不知道李璃从俞自成手里拿到了什么秘密,究竟是不是关于他的。

“田伯,你怎么看怡亲王?”他忽然问道。

田伯思索了片刻,斟酌着回答:“相比起皇上,王爷才是真角色,少爷得小心。”

谁能想到一份荒唐至极,被人嘲笑,天天谩骂却无人关注的报纸,能暗藏这么多玄机。

“左相和武宁侯怕是早就连肠子都悔青了,如今的八卦小报早已经不是随手便能摁下,更挡不住怡亲王满京城的明桩跟暗探,说来京城的风吹草动怕是都逃不过王爷的眼睛。”田伯说到这里,眼中流露出赞叹之光,“若是当今皇上有这样的手段,早就将帝王之权收回了。”

没想到田伯对李璃的评价这么高,樊之远有些惊讶,然而想想又仿佛在情理之中。

“少爷,怡亲王亲自将顾如是扶上了礼部尚书之位,成了春闱主考,说来以顾大人这两袖清风的品格,左相和武宁侯就想找出把柄都极难。朝堂之官,若不想成为乱臣贼子,总得有个忠君爱国的大义在,不能肆意妄为,这位顾大人,位置是坐得稳当了。如今,怡亲王缺的只有一样。”

樊之远的眸光一动:“兵权。”

田伯笑着摸了摸胡子:“正是。怡亲王究竟喜不喜欢您,无人知晓,可他对您手里的兵权定是极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