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皇以间之(第2/3页)

“将大郎交出来。”

“大郎是我姜家的嫡子,凭什么交给你们?”

“你允我妹妹探望又害得我妹妹抑郁而终,你有什么资格抚养大郎。”

“资格,我是他的生父,他是我姜家的儿郎,你一个外姓人也...”

“你当真是无情,昔日你求我父时怎不见这般嘴脸。”

姜洛川便负手转过身,只见一个扎总角的男童挣脱乳母从拱门内跑了出来,“舅舅。”男童跑到章厚怀里,旋即看着眼前的父亲便忙得躲到了舅舅身后。

“大郎别怕,有舅舅在呢。”章厚护住小外甥,几个家仆也上前。

姜洛川转过身恼羞成怒道:“大郎,我才是你的父亲,你姓姜...”

“你够了!”章厚的妻子方氏也下了马车从门外急匆匆赶来,蹲下摸了摸男童的脑袋后起身,“你也配为人父?你可曾顾过家,妹妹什么都与我和官人说了,你心中一直记挂着别人,你心里有恨,你恨所有人,君舅在时是宰相,所以你百般讨好,扮演着父慈子孝,夫妻和睦,章家失势,你恨不得把家都搬到朝廷,即便是大郎出生你也不管不顾,是你当初要娶她的,她可有欠你什么?”

“我以金陵姜氏嫡子的身份娶一个庶女,除此之外没有侧室,她还有什么不满意?”

方氏皱起厌恶的眉头,“你现在在我眼里一文不值,你们姜家有你这样的子弟,不败才真的是老天无眼。”

“你!”

“今日大郎我们要定了,想要硬来的话你尽管试试。”方氏牵着男童的手将其护到身后。

姜家围在院子外面的家僮拿着棍棒左右环顾,“这可是知枢密事的令爱,外祖又是前些年立了战功赫赫有名的李元帅...砸了饭碗也不能得罪呀。”

十二月中旬,章厚将外甥强行从姜家带出遭到御史台弹劾,但始终未得皇帝

批复。

-----------------------------

干元十八年正旦停大朝会,恢复因战所停的科举,皇帝召见礼部与翰林院官员商议,新定科举制将,《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经典著作作为科举开科取士之选,遭到一些儒臣反对。

正月底赵陆廷率禁军回朝移交兵符至枢密院,庆功宴结束后,赵陆廷向皇帝请命领兵镇守安北,皇帝下诏嘉奖,因功获封唐国公,迁宁国节度使,任职安东大都护领常备军镇守东北,南阳侯萧云泽以功勋封淮阳郡公,迁彰信军节度使,授殿前司都指挥使领京畿禁军戍卫京城。

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二十年来都未换人,而今在赵陆廷挂帅凯旋归朝之后却易了主。

福宁殿内,处理一天事务的人拖着疲倦的身子瘫在木榻上,萧幼清端着一碗汤药走近轻轻放置桌上,“你将赵陆廷派到安东去了?”

“他的威信在殿前司太高了,他又是太子的丈人,太子压制不住那群文官更震慑不住这群武将,日后的外戚我不得不妨,安北与安东留下的都是厢军,神机营我已经给了一支给你哥哥,其余一支在霍青手中,京畿的禁军我手里拿了一支最为精锐的亲卫,其余的禁军分别在你哥哥与霍青手里。”皇帝起身拉着萧幼清坐到自己身侧,“我没有不信任姊夫,只是眼下不能都扎堆在京畿,况且太子的婚事一过,很都事就不一样了,姊夫自己也明白。”

——驸马都尉宅——

“我以驸马之身官至节度使,得天子信任二十余载,能至此身已不算是坏事,我带兵镇守安东也是为了太子殿下,厢军战力远不如禁军,这样一来便可以宽天子的心。”赵陆廷看着妻子试图宽慰。

秦国长公主侧过头,眼睛里充满了落寞,“这个家还真是所有人都没有心,也一点情分都不会念。”

驸马拉起长公主的手,“对比先帝,官家已是仁至义尽,他是顾及了公主与熙儿才促成了太子殿下此门婚事,否则以官家的手段是不会再选一个武将作为未来国丈的。”

“那你不领兵只任个闲散官待在京中呢?”

赵陆廷摇头,“太子殿下还年轻,不像官家一样历经多场战争有足够的威信,面对那群大

臣也能够游刃有余,若我不帮衬就达不到平衡,但是我若握权太重便有危及少主之疑。”

“官家对皇太子日后的外戚不放心,可如今又这般扶持皇后殿下的萧姓外戚是为何?”

赵陆廷皱起眉头,“这一点我也猜不透,天子掌权到了最顶端之后都会多疑,放任外戚…这不像是官家的做法...”

“我明明知道的,”秦国长公主似看透了什么,“你跟了官家多年,但我才是他的同胞姐姐啊,因为皇子的身份母亲让我远离他,在深宫里,也许被忽略才是最安全的,他幼时渴望着什么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一直到成亲之后,所有可望不可即之事都变成了唾手可得,相濡以沫数十年如一日,或许对于他来说皇太子殿下远不及皇后殿下在他心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