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日常和闹事者(第2/6页)

“也就让他们赚个三四年,等我们把发电站弄起来,就用不着他们了。”

两人扯了些闲话,就是聊这几天各自做了什么事、村中变化、孩子们的趣事之类,其实电话中他们也有提到,但再说一遍他们也不嫌烦,反而又能找到新的乐趣。

扯着扯着,任大熊黏黏糊糊,陶村长半推半就,两人莫名其妙就滚到了一起。

等一场激烈的攻防战结束,陶颛躺在泥土上喘着气,还有点回不过神。

他怎么就这么和任大熊滚上了?

任乾坤压在他身上咬咬啃啃,还想再来第二波。

陶颛这次是真用力推开了他,坐起身,“事情还没做完,别胡来了。”

“那晚上能胡来?”任乾坤也不嫌脏,就那么躺在泥地上,大旗子还在迎风招展。

两人都滚的一身泥。

陶颛头大,这牲口总是没完没了的,他实在应付不过来,当即揉着腰直接进入空间洗澡。

任乾坤躺在地上,等着他家颛哥把他拎进去。

果然,不到一分钟,就有一只手凭空伸出来,把躺在地上的任某人也给拖进了空间中。

又一场大风雪来临,大风夹杂大雪,吹得人都无法在外行走,所有外面工程都停止了。

幸好大荒村储备丰厚,人们躲在屋里度过整个冬季都不用担心粮食会有短缺。

没事干的人们最喜欢也最常待的就是食堂。

食堂再次被扩大一圈,还分了小炒窗口和大锅饭窗口。

小炒窗口点菜要另外付钱,但这里使用的蔬菜都是大荒村自己种的,虽然贵,但口味没的说。

大锅饭窗口每天只有一道菜混杂着村里的蔬菜,绝大部分使用的都已经是从外面购买来的货物。

可能因为解释得当,加上一开始就有说明,村民和工人,包括任家的安保队员等对此都没有意见。

再说那些蔬菜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中,这种能快速生长、快速成熟,还口味极佳的农作物,只要稍微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种植代价付出的不会小,自然成长后的价钱也不会便宜。

懂的人都明白,这种高品质的优质蔬菜肯定是要拿来卖的。

再说村中蔬菜也不是不让你吃,只是你想吃,就要多付钱罢了。而这个价钱,就凭这些菜蔬的隐含价值,放在外面,就跟白送差不多。当然,现在村民和工人们绝大多数都还不知道这一点。

总而言之,不追求口感的人吃大锅饭就可以。说句不好听的话,很多人以前吃的还没这么好,大荒洲人很多都是靠吃营养粉糊糊过日子,在大荒村却基本上能保证每一顿都有肉有蔬菜,营养粉只用来做主食。

这也是工人们拿着低工资也不愿被辞退的原因,他们吃的这些就不是几万块工资能打的住的。有些敏感的工人已经察觉到自己身体似乎变得更好更健康,现在就算有人求着他们走,他们都不会愿意离开。

陶颛一家坐下时,食堂里已经有很多人。

看到陶颛一家,大家态度都很自然,大多都是点个头,或扬扬手喊一声,很少有人特地过来打招呼。主要是陶颛一家常来吃饭,大家也都习惯了。

有些人吃完饭还没有离开,目前村里为了节省能源正在限电,宿舍一到晚八点就灭灯,也就食堂二十四小时都有人有电。如今没活干,很多人闲着无聊就在食堂聚会,下下棋、打打牌、侃侃大山。

闲着没事的村干事们还轮流给孩子们在食堂上课,大多以讲故事为主,虽然环境不算安静,但也别有意思。

这些初来时惊惊咋咋充满不安的孩子,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和熟悉后,恢复了不少活力,有些人甚至已经把大荒村当做他们的新家。

陶颛在猎人公会的寻人榜上发了告示,把一些渴望回家、想要找到家人的孩子的照片信息等都贴了上去,并特意注明了不需要报酬,想要孩子回家的,直接来大荒村把人领回去就成。

但至今为止,真正联系他的只有一对夫妻。

这对夫妻住在大荒洲的另一头东海滩,和位于西尽头的海盗湾正好是相反方向。大荒村则位于大荒洲的腹地,距离西边更近一些。

路程遥远,又是冬天,那对夫妻已经出发,但无法在近期赶到,只能恳求陶颛先照顾他们孩子一段时间。

陶颛反过来劝他们不要急,让他们注意路上安全,并表示不会收取任何费用,让那对夫妻不用担心赎金的问题。

那对夫妻不相信大荒洲有这样的好心人,但陶颛的说法多少安慰了他们一些,让他们不用再那么不顾性命的赶路和变卖家产。

这对夫妻的孩子,也是那群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才五岁多一点,长得很漂亮,差点被康三炮给糟蹋。

按照夫妻俩的说法,孩子是在孩子外婆的村里失踪的,与他们孩子一起失踪的还有两个孩子,都是长得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