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第2/3页)

韩熠倒是没想那么多,直接说道:“行啊,让他们来吧。”

韩熠就算在别的事情上比较“护食”也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护。

他有几斤几两重自己心里清楚的很,让他选拔一些专业性人才,比如说打铁专业的,他出题肯定没问题,但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那就很有问题了。

颜徵也是当机立断,立刻让人去喊丞相和大庶长。

韩熠看着窗外已经飘起的雪花,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你急什么啊,这大雪天的让他们跑一趟做什么?回头我回去的时候派人给他们送个口信就行了啊。”

大冷天不说,现在还是放假中啊,人家在家里暖暖和和的享受假期,结果王一道口谕就把人提溜进宫了。

果然封建社会才是最没有人权的啊,位极人臣又怎么样?

颜徵说道:“你急着要走,时间不太充裕,试题不能出的太匆忙。”

韩熠无奈:“那就慢慢来,等出好了再给我送过去,最好弄成一个题库,我在里面选几道题。”

这是为了防止中间漏题导致作弊,想要作弊就必须将题目和答案都背下来,如果是好几本题库的话……那你们就去背吧。

颜徵有些茫然:“题库又是什么?”

韩熠只能开始科普,颜徵听完之后沉默了半晌说道:“你这样一说,今春开科实在太匆忙了。”

韩熠想了想也的确是有些匆忙,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急什么,我就是在韩地先选出来,那些人想要任职也是在韩地啊,若是有不错的苗子我才会让他来咸阳,不过能够来咸阳的只怕……没几个人,其实咸阳也可以这么搞,就是不面向老百姓,就面向那些能够被荫职的高官侯爵的子孙后代,让他们去考试!”

颜徵摸着下巴说道:“可以,这样能最大程度的选出这些纨绔子弟之中比较能用的人。”

不过,这样也不过就是加了一道保险而已,毕竟高官的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在众人的视线中,哪家的孩子有出息,哪家的不行,大家都是知道的。

考试到最后很可能就是走一个过场,唯一的作用就是压下一些不服气的刺头。

毕竟只是按照名声来给官,很多人都不服气。

韩熠不多说,这件事情就交给颜徵自己去搞定吧。

凡是动摇上流阶层利益的东西,都容易找到巨大的反抗,不过他相信颜徵肯定能够搞定。

两个人说着,大庶长跟丞相就来了。

他们俩看到颜徵跟韩熠几乎肩并肩坐在一起,顿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倒是没第一时间想到他们两个的亲密关系上,而是思索中书令这是又有了什么新点子吗?

会对朝堂造成多大的冲击?他们到底是应该反对还是赞同?

这样的反应基本上是跟韩熠共事时间长了的条件反射。

韩熠的许多想法真的让这两位特别痛苦,就是那种同意吧,以后可能还要担心一下自己或者自家子孙。

但是不同意吧,良心上又过不去,谁都看得出来这样的政策对大秦是有好处的。

只能说颜子荐和颜徵的眼光还可以,这两位算是好官。

私心他们肯定有,但更多的是事业心,希望大秦更上一层楼的事业心。

颜徵看到这俩人进门的时候韩熠没忍住抖了抖立刻说道:“再加两个熏笼!”

丞相和大庶长顿时感动的不行,觉得他们的王真是太细心,连这一点都替他们想到了。

两个人连忙谢恩,一旁的韩熠沉默不语。

算了,让他们误会颜徵吧,就跟李通古误会他一样,反正不是什么坏事。

这两位坐下之后,大秦帝国最高等级的会议就开始了。

中心议题就是怎么为难即将在韩地参加科举的那些学子。

丞相跟大庶长听到这个就来精神了,虽然当初觉得这是个好办法,所以他们同意了在韩地开科的提议,但谁也不想多两个竞争对手。

这两位摩拳擦掌的就打算努力将那些潜在的竞争对手拦之门外。

当然这样选出来的人可能竞争力更强,但那又怎么样呢?

新来的这些人,能对他们形成冲击的人太少了,中书令这样的少年英才能有几个?

这些人能冲击到的是他们的儿子,所以老父亲们开始给孩子清扫障碍了。

颜徵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总结起来就是从财政、民生、军事三个大类里面出题,不需要考生哪一方面都精通,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行。

丞相跟大庶长来的时候冻得满脸通红,走的时候兴奋的红光满面。

韩熠看着他们两个在雪地里走的飞快忍不住感慨道:“这两位的身体真是硬朗啊。”

在这个平均寿命也就三十多岁的年代,这两位算得上是老人了,结果看上去比年轻人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