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3/4页)

贾放见陶村长终于能够由此及彼,将心比心,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三千余江老乡,真到了咱桃源村里,他们住哪里,吃啥,真的都少不了要和您一一商议起来。”陶村长诚挚地向贾放求教,同时伸手一指,说:“眼瞅着盖房子是来不及了,村后那面有一片平地,咱就想着,要不先搭些棚子,人来了之后,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先住一住,安顿下来,再说其他。”

贾放一瞅:陶村长指的那位置,到青坊河的距离,简直和他大观园里给那二十个小工修活动房的位置一模一样。地势非常平坦,只要让人稍微把土地平整一下,然后铺一层河沙,就可以建活动房了。

这桃源村,果然名不虚传,是大观园的“镜像世界”啊!

“等等!”贾放刚要点头,突然想起一事,赶紧提醒,“先别选这里!”

陶村长指的位置,相对桃源村在青坊河的上游,甚至靠近村民们日常取水的山溪——

“不行,绝对不行!”贾放一拍后脑:幸亏陶村长问了他一句,否则真按大观园的镜像修活动房,真建起来了也得全部扒了重建。

二十个小工都是健健康康的,可是从余江过来的三千人,其中有不少是鼓胀病人,而且四皇子说得非常清楚,这鼓胀病,是会过人的。

贾放一听说是“鼓胀病”,第一猜测便是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这就意味着很大可能是由于卫生习惯不好,以及排泄物与废水随意排放造成的。

他绝不能允许疾病再次在他的“基本盘”上传播开。如果大观园与桃源村一定得是“镜像”,那他宁可把大观园里的简易房扒了重建。

谁知陶村长从善如流,说:“听您的,您说不行,那就不行!”

贾放看与陶村长一道,站在村子附近的土丘上看了又看,最终选定了青坊河下游,距离村落比较远的一片平地。那上面还有些植被,如果要建活动房,就必须把表面植被清理了,地面重新平整,要耗费一番功夫。

陶村长开始还有些疑惑,但听贾放把理由一说,老村长吓白了脸,也擦着汗说:“好险,好险!”

“还是三爷见识广博,若是依了老汉的,那咱们一村的村民,非但没帮到旁人,反而把自己都搭进去了。”

“听您的,都听您的!”

贾放原本以为桃源村和大观园之间的镜像关系必然存在,可是现在一看,好像也没有这么严格嘛!活动房的地点与位置不同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活动房都是一样地建。

选址一旦确定,就又到了“贤良祠大舞台”表演的时刻。

贾放告诉村民们:“你们还记得上回大家把粮送进贤良祠祭神的事儿吗?”

桃源村的村民近来为了新移民的事儿一直惴惴不安,但他们还是听从了陶村长和贾放的劝说,把新移民安置点的地给平了出来,同时还预先挖好了排水沟和化粪池——当然他们也不晓得后者是什么意思,只是贾放说让挖出来,村民们就挖了出来。

但现在村民们一听说“祭神”,个个都来了精神。

“咱们诚心诚意祭神,老天爷会保佑咱们吗?”

贾放俨然成了老天爷的代言人:“那可不?有老天爷在,一定会保佑大家平平安安的。另外新来的百姓也一定能摆脱病魔纠缠,跟咱成为好邻居的。”

“谢谢老天爷!”“谢谢三爷!”

在一片称颂声中,贾放与陶村长对视了一眼——贾放刚拜托他去邻近的村镇打听,针对鼓胀病有没有什么特效药。

但至少村民们的情绪是稳定下来了,这完全虚拟的“神”,很明显地提振了村民们的士气。

“另外有个好消息,还记得神仙的力士搬运吗?”贾放大声说,“昨儿个神仙给我托梦,说是感谢大家这么些年存下来的稻谷,排上了大用场,所以这回神仙们也送大伙儿一些东西。一会儿力士会搬运到贤良祠里……”

贾放话还没说完,多愁善感的村民便乌泱泱地跪了一地。

“……真的没想到,咱们这跟神仙之间,竟然还有来有往的?”这事喜出望外,口不择言的。

贾放感觉脑后开始冒汗。

“谢谢神仙!”这才是村民们发自内心的诚挚感激。

“神仙说了,送来一批建房的材料,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建成供余江来人居住的房子。神仙也说,大伙儿要是能帮着把这些房子搭起来,这功德就越发圆满了。”

“那是必须的!”村民们显然都信了贾放的鬼话。

“三爷您放心,既然神仙都发了话,这项功德我们一定给您做圆满了。”

于是,一批又一批长度完全一致,事先凿出了榫口的圆木,和一大批编织停当的毛竹排、竹篾山墙,就都从贤良祠里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