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2/4页)

“这真真是说笑了。”

“气……要是气很重我怎么不觉得?”有人挥手在空中扇了扇:明明扇起来很轻松很自如。

“是呀,是好重,我每天顶着一团气,重得我的腰都直不起来!”

“救命我快被压死了!”

“哈哈哈哈——”

“姓贾的……我好像知道是哪家的子弟了。他家就从没人从这如意居的主位上风光地站着下去过——”

“别提了,老贾家上阵提刀还有的可说,要他们坐下来把事理说明白……还是多等几辈人再说吧。”

言语里竟是损贾放和荣宁二府的,不过也不奇怪,荣宁二公自从贾演贾源那一辈开始,要么领兵,要么管着京畿防务。子弟中习武的也多,一直到了贾敬贾政这里,从军的风气才渐渐转过来。

要贾家人去学空谈老庄,那就真的太“假”了。

“这是个孩子,还不太懂清谈的规矩吧?”终于有人提醒,贾放怕是初学。

“有什么规矩不规矩的,你们所说的清谈,不就是‘莫谈国事’吗?”贾放哈哈一声大笑,盖过了低下的议论。“我没有谈国计,也没有谈民生,我谈的是‘气’。”

贾放说完,双臂一抱,抬眼向天——如意居的天花板纹样很好看,他此前没有注意到,这时干脆仔细欣赏一下,看个够,顺便等周围人先说个够。

他这般对周围人不屑一顾的表情,着实令如意居里的不少文士都感到恼怒。于是有人大喊:“立论,先立论,你说‘气’是重的,先拿出你的论据,为什么?”

贾放在这短短片刻之间,已经想好了他要怎生立论,让这些只懂得讨论老庄之道的空闲文人,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万物之理”。

他抱着双臂,等旁人都说够了,才大声说:“我有法子证明!”

“那你证明来看!”

贾放便命人去拿了一枝蜡烛进来,“不要那上等的无烟蜡,要有烟的。”他吩咐侍从。

不一会儿,一枚还挂着烛泪的白蜡烛当真送了来,似乎是如意居的人还特意帮他测试了一下。

贾放命人将这白蜡烛点燃。这时天色已渐晚,这如意居里各处灯火尽皆点亮了,一室皆明。白蜡烛点燃了以后,一股黑色的烟气就慢慢升起。

“看到了没,这就是明证。”贾放说。

四周围的文士都抓瞎了,连坐在下面的三皇子都忍不住一脸懵:“这叫啥明证?”

“很简单啊,你们看这烟是向上走的吧?”贾放说,“这是烛焰附近的空气经过加热,因而向上走。”

“这能证明个啥?”底下登时有人反驳。

“热空气向上走,那是因为它比周遭的空气‘轻’啊!”贾放笑道。

“就算是比别处轻,可你这又证明了啥——”

刚说到这儿,说话的人突然自己卡壳了。

比别处“轻”,就证明这空气是有“重”量的了,否则又何来轻重之分。刚才说话的人自悔失言,忍不住轻轻地“呸”了一声。

这如意居里渐渐响起掌声,有人赞道:“贾公子,小小年纪,颇得这辩论的真谛。”

贾放连忙摇头,说:“我有别的法子证明给你们看,气有重量,也有压力,利用它能帮我们做成很多事——”

谁知刚才不断反驳的人马上回过神来,高声叫道:“不对,向上走的是‘烟’不是‘气’!烟气非气。”

这如意居里的风向登时转了,一片鼓掌声笑声,还有口哨声,一起向对方恭贺。这群墙头草的着眼点在于,贾放刚刚将一个“轻”字引申为“有重量”,从而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而现在这边把蜡烛燃烧所产生的“烟”与贾放需要认证的“气”区别开,也就间接论证了对方观点的不成立。

白马非马,烟气非气。

纯粹从言语文字游戏上来说,两边辩得都很精彩。

贾放却很不满意:老子真不是来参加奇葩说的呀!

他真正想的,是通过实证来证明一些容易被人误解的现象——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动嘴皮子了,而是都动手做实验,这个社会还会是现在这副模样吗?

贾放登时笑着说:“去拿一枚上等的无烟蜡来!”

如意居的侍从看着有趣,应了一声,去而复返,竟当真拿了一枚名贵的白蜡烛回来。

“无烟蜡就看不见烟气上升了。”后头有人大声提醒贾放。

贾放登时笑道:“放心,我定然让你们眼见为实!对了,你们谁能把我那个不成器的小厮唤进来。”

今天跟贾放出门的,不是赵成,而是李青松。他应当是在如意居的门房和其他文士的仆从书童们一起混着。

贾放叫了李青松进来,小声在他耳边吩咐几句,还没忘了将自己的荷包连同里面的铜板和碎银子一道递给了李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