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第3/3页)

而曹玮所提议的战术,不仅与范雍一直坚持的保守攻法背道而驰,也与他的不谋而合。

然而,就在曹玮与唃厮啰经过商榷,可谓一拍即合,将要在整合部队后,重新对夏军发起激烈进攻时,宋境内外敌未靖,却是内患又起。

知渭州的王韶得讯,关中张海、郭邈等人群起为盗,纠集大批同伙闯入周边州县,劫掠库府钱财,肆意烧杀劫掠。

这一突变,瞬间让陕南近千里之内,都陷入不堪的混乱之中。

在朝中商定人选、具体委派人选之前,自知离得最近,也相对压力最小、最有余力出兵的王韶最先等不及了。

他凭借敏锐的战略嗅觉,能清晰预见到这场混乱如若不被第一时间平定、后果将会不堪设想——眼看着东西线主将更换,战局将有突破,也是在国库对军粮供给最为吃力的这一节骨眼上,决不能让恐慌的气氛弥漫开来,爆发更多的骚乱,让本将充满希望的北征落入被迫撤军、或是大量裁军的困窘。

他正年轻,可多奔走一些,如此既可防患于未然,亦可免了身负重任的陆经抚与曹将军的烦忧,让他们可专心更要紧的战事。

于是王韶不顾幕职官的奋力劝阻,冒着擅离职守、擅自发兵行动的风险,点数千兵马直奔关中一带,亲自指挥,要以最快速度平定这场巨变。

昔日得陆辞另眼看待、后也屡乘青云,在曹玮的悉心提拔下,一路晋升的王韶,并未让任何人失望。

不论是勇于担责的胆魄,还是军机韬略的采用,他都极为精妙。

等宋廷得到消息,匆匆忙忙地商量出要由他发兵增援、再让使者一路快马加鞭,赶到渭州时……

先了无数步出发的王韶,竟已干脆利落地全歼那尚未来得及贻害更多百姓的叛军,彻底镇压了这场叛乱。

他留下为首三人的性命、好留给朝廷派专人审判后,就一边着人上报,一边片刻不停地自发开始了安抚百姓、收拢残局、发放赈济的工作。

他知晓自己先斩后奏,擅离职守,事后定然难逃朝中弹劾追责。

但让他亲手放过最佳战机,又无论如何难以做到。

思来想去,他索性将‘越权’这一罪名坐实了,将当地官吏的工作大包大揽下来。

最后对他问责清算时,说不准功劳足够抵过,也就安然无恙了。

只是王韶万万不可能料到的是,因他未曾请示、就领兵离开渭州的举动,就彻底得罪了自己的顶头上司。

也给了对方——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郑戩,一个上好的动手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