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2页)

燕王木讷地点点头:“先生说得有理……有理。”

“臣不是为了跟殿下论理。”韩皎严肃道:“臣知道殿下对这份账目十分寒心,此刻悲伤难抑,也是人之常情,您如何失望,甚至憎恨大皇子,都没有不妥,臣只是担心您因此迁怒其他无辜的兄弟。”

尤其是大boss,韩皎发现自己最近越来越护短,刚听见燕王说大boss以后可能会变坏,他就有点生气,真是怕什么提什么。

小二把酒端来了。

燕王拿起酒壶,倒酒前还很有风度地询问韩皎:“先生是否介意本王小酌几杯?”

韩皎看着燕王半晌,冷声回答:“介意。”

举着酒杯的燕王:“……”

这也太不给面子了。

韩皎解释道:“臣难得与殿下说上话,希望殿下能保持清醒,把近期遇到的问题告知微臣。”

“好……好……”燕王很没面子地把酒壶搁下了,把刚刚的郁闷情绪强行清空,细细想了想,告诉韩皎:“我府上总是没什么大事的,徐阁老……他也不让我掺和大事,要说大事,近期内阁遇到了一些问题,最棘手的莫过于川贵地区的土司叛乱,这也是老生常谈了,只是庆州那地方有个叫李祝昌的土司尤其猖狂。”

韩皎闻言垂眸,陷入沉默。

所谓土司叛乱,是这个时代的长期问题,也就是四川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战乱。

冲突多数发生在部落之间,他们互相争夺地盘和资源,很少有组织起来反抗朝廷的部落。

但朝廷也不能任其壮大,川贵地区山川险要,由一族土人割据一方,对朝廷的威胁就大了。

对此,朝廷历代都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比如以夷制夷,调不同族的土人进入川贵,让他们彼此牵制,无力对外造成威胁。

还有改土归流,就是由朝廷派遣官员代替当地土司,这一措施当然会造成当地土司不满,反叛朝廷多数都是因为改土归流引发的。

所以说土司叛乱的问题,至今都不能完全解决,好在现在大楚国力强盛,若放在末代,这种难以调解的矛盾,分分钟可能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先生对此有何见解?”燕王期待地看着韩皎。

韩皎抬眼看他,略作犹豫,还是开口道:“这不是个短期能解决的问题。”

“这一点我自然知道。”燕王道:“土司叛乱,不止我朝束手无策,数百年来都没有人能够彻底解决,改土归流之策看似妥当,却难施行,一些势力强大的土司,根本不服从指令,他们占据险要地势,且民风彪悍,武力压制,实在得不偿失。”

韩皎点头道:“土司本身并无对抗朝廷的实力,问题就在于当地土人只听土司吹鼓,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臣以为,应当在川贵地区,大规模办学,且不说四书五经,至少得让当地人先学会官话。”

燕王一愣,思索须臾,疑惑道:“当务之急,是办学?先生想让当地土人学会大楚礼仪?”

“学礼仪是后话了。”韩皎解释道:“土人之所以对土司们忠心不二,主要原因就是语言不通,让他们自成一体。即使废土归流成功的地区,当地土人找汉官告状,也要花费钱财找通事转达,钱给的少了或是通事被人收买,土人就会遭到刁难蒙蔽,因为语言不通,他们也不可能往上级提交诉状,最后只能求土司做主,进行内部执法。于此相对的,由于语言不通,一旦土司对朝廷不满,就可以将朝廷发放的物资克扣下来,向土人控诉朝廷的打压,轻而易举引发土人们团结叛乱,可谓祸患无穷。”

其实还有其他问题,比如不让土人熟悉本国文化,这些土人就没法参与大楚的晋升渠道,阶级固化让他们只能在当地土司的管理下,争取各自的地位权利,也就跟土司结成了天然的利益共同体。

只有靠办学,让土人先学汉话,再学汉文化,才能让他们真正变成大楚子民,斩断对土司的依赖。

“先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燕王惊讶地注视韩皎:“若是能让先生早日进入内阁……”

“殿下。”韩皎打断燕王的兴奋,郑重道:“这只是臣一点愚见,您可以把这想法给徐阁老提一提,用或不用,让阁老决定,千万不要强制干预。”

燕王一皱眉,顿时恼火地别过头。

是,所有事都得让徐阁老做主,是不是良策,都得徐阁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