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尾声(第3/3页)

再加上赵秀儿原本的死忠铁杆凑在起闹事,朝政还是牢牢掌握在她手中。

只是不好在用太后娘娘称呼赵秀儿。

称呼问题难煞了不少的朝臣,有人提议用女主,刚提出来,就有人反对,有女主必然有男主,称呼女主还不如直接让她称女帝。

赵秀儿表示只是自己不反对,称孤道寡也挺带劲的。

朝臣们听差点把提出用女主的人掐死,他们还不想被彻底钉在耻辱柱上头,还不想此时当个女帝的臣子。

虽然也是在名分上有所差别而已。

实际上赵秀儿就是这片偌大江山的主人。

没有最后向女帝俯称臣,朝臣们觉得自己维护了男人的尊严。

后来还是顾衍说了句,“摄政王!女人也不是不能做王爷。做皇帝,你们不愿意,做王爷,总没意见了吧。”

朝臣们商讨了半晌,对摄政王的接受程度较高。

有人戏言,赵秀儿是摄政王,顾衍虽然有亲王爵,不过最显赫的爵位只有个‘摄政王妃’!

毕竟摄政王可是越所有亲王的爵位。

顾衍家里女强男弱的风气是改不过来了,顾衍这个提议,彻底奠定赵秀儿的地位,也让朝臣们觉得痛快,毕竟顾衍是娶了太后的男人。

再不齿顾衍的人都在心里隐隐羡慕着。

国朝出了个女摄政王,出了个男王妃。

摄政王没有辜负追随者的信任,配合顾诚等朝廷上重臣把天下治理得极好,可以说国朝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堂堂上邦的骄民。

以然自豪之姿迎接来朝拜的番邦。

国朝的领土比开国时扩展备有余,在赵秀儿手中实现开国太祖许下的宏愿,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五年后,萧阳带着顾明暖归来,顺便带回了十几个红头,蓝眼睛的使臣,他们管萧阳叫圣主,称顾明暖为圣后。

赵秀儿眼见着女儿红润幸福的面色,也不由得想到是不是她也撇下繁琐的朝政出门走走?

没有掌权时,时刻都想着权柄在握,真正掌握权柄,她也觉得自己太操劳了,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连同顾衍行房都不够尽兴。

赵秀儿借着萧阳带着天大的功劳回京当口,直接让小皇帝写下禅位诏书,把自己嫡亲外孙萧顾辅上皇位。

本以为会有番波折的赵秀儿没想到朝臣们个个紧跟着上了贺表,而皇族也没人跳出来煞风景。

小皇帝禅位,萧顾登基就在片贺喜中进行了。

朝臣们早已习惯不把小皇帝当回事,萧阳的功劳太大,不用皇位酬谢,用什么?

似萧阳这样的人不当皇帝,难不成朝臣们辈子都得在女摄政王的统治之下?

外孙是皇帝,赵秀儿总不会再把持朝政不撒手。

何况如今是盛世,百姓不愿意再起战争,就算同情小皇帝的朝臣也不愿意破坏好不容得来的太平。

萧顾成为新帝以前就隐隐有风声的。

吹了这些年,朝臣们还觉得迟了呢。

更何况不知从哪里传出,萧家抚育英宗皇子的消息。

谁最有可能是英宗的皇子?

还用说吗?

自然是萧阳!

哪怕他依然姓萧,此生此世从未改过姓氏,但是后事人,甚至在史书上的记载了他乃英宗之子,养在萧家而已。

另个作证就是萧顾登基后并没有改变国号,对萧家的封赏也多是按照军功,而且萧家子弟几乎无人被册封王爵。

他对安乐王以及皇室子弟都极是善待,只要他们乖乖的,萧顾不介意让他们锦衣玉食,享受辈子太平富贵。

在萧顾十六岁时,摄政王还政,辅顾诚请辞养老,朝廷顺势完成权力的过渡,其实早在萧顾十三岁时,赵秀儿几乎就不管朝政了,只是照看着尚显得稚嫩的萧顾。

泰山之巅,顾明暖从封禅泰山的儿子身上收回目光,靠在萧阳身上,眺望云海,日出,轻声道:“萧阳,谢谢你。”

谢谢你的爱,亦谢谢你坚持。

晨曦映衬萧阳唇边淡淡的笑容,真正该说谢得是他啊。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