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缚归(第3/5页)

楚王颔首,景颇便向陈轸拜道:“陈大人,您是楚国廷理,敢问当朝刑法如何依定?”

“依周礼定。周礼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二曰军刑,上命纠守;三曰乡刑,上德纠孝;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五曰国刑,上愿纠暴。”

陈轸微微一顿,继续肃颜道:“刑有五法,由五行相克而生。火能变金色,故墨以变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节;木能克土,故劓以去其鼻;土能塞水,故宫以断其淫;水能灭火,故大辟以绝其生命。”

“善!若有人滥杀百姓,该当何罪?”

陈轸正色道:“这要看杀的是谁。依楚律,杀农奴,无罪;杀平民,大辟;杀贵族,诛三世;杀王室,诛九族。”

“善!景某受教。若杀人者为我楚国朝臣呢?”景颇一言既出,朝堂众臣皆惊异,面面相觑,交头接耳。

“若是朝臣所为,罪责追加一等!”陈轸朗声道。

景颇嘴角轻扬,转身对楚王一揖道:“大王,微臣已明白楚律之肃严,竟不敢再禀报今日之事。”

楚王眉目轻敛,肃颜道:“尽管奏来。楚律之下,我看何人敢违抗王法?”

景颇心中冷笑,仍唯唯道:“大王素知楚有三户。景某虽为莫敖,但真不敢贸然得罪另外两家。”

楚王想起太后前日嘱咐,心中一震。而此时屈伯庸早已不耐,愠怒道:“景大人此话何意?我屈家自立国以来,为楚效忠,肝脑涂地。昭家更是忠心耿耿,立下不世之功……”

“屈大人,景某何时说到昭家?”景颇打断他,看向他阴沉一笑。

屈伯庸心中一紧,道:“景大人之意,此事为我屈家人所为?是何人?屈府家奴?”

“屈大人是紧张还是糊涂?不记得景某说是我楚国朝臣?”景颇似笑非笑,冷冷道。

屈伯庸悚然一惊,一字一句颤道:“屈府朝臣不过两个竖子,大人说他们触刑,可有凭证?”

“大王,微臣可否宣证人上朝?”

楚王心中深深一叹,事已至此,只沉声道:“宣。”

屈伯庸不知,那招远的弟弟已备好一套说辞,正一步步走进朝堂。

此时朝堂不宁,屈府家中亦是。听屈由说完屈原所请之事,柏惠愤然起身。

“由,和娘说实话,原儿他是不是已有意中人?”柏惠直直问道。

屈由一时吞吞吐吐,不知如何作答。

“是叫莫愁?”柏惠想起屈原有次醉酒回家,梦中喃喃念到这名字,此后他便决意去权县,想来亦因是这女子。

“母亲,您竟知道?我看原心意已定,与那莫愁亦情投意合,与昭家的婚事怕是不成的。”屈由笃笃道。

“这回真由不得他。两家亲事早已说定,郢都亲朋亦都知晓,只待择日娶亲了。”柏惠摇头道。

正说着,门被猛地推开,屈伯庸沉脸进来,见屈由劈头斥道:

“你们在权县做了何事?”

屈由一愣:“爹,怎么了?”招远之死,屈由根本无挂于心。

“景颇参奏你兄弟二人在权县杀了人,此事可属实?”屈伯庸切齿问道。

柏惠大惊失色,看向屈由:“由儿,他们可认错了?”

“确实属实。”屈由万没想到这事会闹上朝堂,心中大惊,但亦愤愤而不平,“爹,那人臭名昭著,恶贯满盈,孩儿不过为权县除害而已。”

“混账!只知悍勇,却不知这事上了朝堂,即是死罪!”屈伯庸怒斥道。

屈由一惊。屈伯庸来回踱步,突然一顿足道:“我即刻去权县,把那竖子捆来!”

“爹,人是我杀的,与原没关系!”屈由疾步去追。

“愚蠢!你一个人担得起吗?”屈伯庸指着他斥道,“跪下!直到我回来!”

兰台宫。楚王寝宫。

楚王神色凝重而坐,一片寂静,唯有铜壶滴漏之声。

木易垂首而立,他心中明白,楚王这般情景,不是暴怒,便是犹疑。

“太后到!”宫人话音刚落,太后与侍女兰馨便踱步进来,楚王起身行礼。

太后摆摆手反问道:“大王何事忧虑至此?”

楚王轻轻一笑道:“母后又为何事而来?”

太后佯装愠怒道:“来看我儿竟需要理由?”说罢与他一起跽坐于案边。兰馨从一只玄色描花漆盒中拿出一只铜簋。

“这是大王上次所说的薜荔冰粉,我令厨人制了,看是否合大王口味。”

“母后最疼槐儿。”楚王温言笑道。侍者已端来铜匙与铜豆,楚王尝一口道:“甚甜美爽利。”

太后笑道:“薜荔成熟,自然好味。”说罢一顿,又道,“我听说今日朝堂又起纷争?”

楚王一叹,放下铜匙黯然道:“是,屈原是不谷的爱臣,不想竟生出事端,景颇借此当朝与其父对峙,令不谷十分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