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小惊艳(第2/3页)

听到她刚才说看过他的作品,他有点意外:“你看过?”

随后,他笑了笑,看着她问:“那你觉得我在《血色海岸》和《鹰击长空》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这两部都是他被下放前配的作品,离现在已经有将近七年了。

它们只在刚完成时作为内参片放映过,但很快因为其他问题而被叫停,即使这姑娘看过,那也是起码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五六年前,这姑娘几岁?

这问题显然有点为难人了,梁丹和蒙焕山脸色都微微一变,就连孙哲绎都皱了皱眉头,但谁也没想到,李潇潇笑眯眯地说出了两者间的不同。

“《血色海岸》的蒙德是一名成熟寡言的军人,声线偏低沉,用胸腔发音。”李潇潇用手比了比锁骨间靠下的位置,“但是纯胸腔会显得单调平面,加入一点咽腔音可以让声音变得立体。”

她背了一句电影里的台词,陆星辉瞳仁微微一震,难以置信地看着她。

按照内参片上映的时间,这少女当时应该只有十二三岁,可她竟然一字不差地说出了台词,但让他震惊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刚才她说话时还是清脆飞扬的少女音,在说台词时无缝转接到低沉的男中音!

孙哲绎、梁丹、蒙焕山早在前年的长城上就见识过李潇潇的变声技能,现在再次听到,仍是非常震撼。

同样身为配音导演,李潇潇知道自己应该要拿出什么,才能让这位初代配音前辈看上自己。

他没有见过她,她从前也没有配音作品可以让他参考,他对她的能力存疑,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面试”,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他刚见面就开始直接试探,大概也是不想多浪费时间,这正合李潇潇心意,毕竟她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交流。

要交流,就要先让他认可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炫技。

才说了一半,李潇潇看着陆星辉的反应,她就知道自己成功了。

“《鹰击长空》的萨沙是从少年到青年,从调皮到稳重,声线偏清朗,胸腔发声的同时需要加入更多的咽音,让音色变得更加明亮。”

李潇潇又挑了两句电影角色少年和青年的台词,分别用对应的声线演绎了一下,最后看着陆星辉,一脸谦虚地问:“陆老师,我说得对吗?”

“对……”陆星辉从震惊中回过神,眼里带了点惊喜,又不由自主地重复,“对,你说得对!”

孙哲绎还是头一回看到这心高气傲的工友这么吃惊,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怎么样老陆,我也说得没错吧?”

陆星辉点点头,又朝李潇潇说:“孙厂长说你有配音基础,音色也合适,跟我推荐你配玛拉。我承认你的配音技巧很不错,但音色方面,你的本音不合适,当然你可以调整,具体调整到什么样,我还得听一下。”

“当然,”李潇潇真是太喜欢这种实干派的作风了,马上又抓紧机会说,“也请陆老师多多赐教,我不足的地方,只要老师您说了,我一定改。”

这姑娘在话剧上已经能做别人的老师了,在这里却依然这么谦虚,陆星辉对她的印象已经完全扭转过来。

他再次点点头,朝隔壁的玻璃墙指了指:“那我们先试一下音,如果合适的话,就定下来了。”

这话的意思是,尽管他已经承认了她的技巧,但如果试音不合适,玛拉的角色依然不能给她,但他也没再提让其他导演带的话,显然是打算即使这部不合适,也会留着安排其他电影。

经过改造的录音棚,更加接近二十一世纪的布局了。

空间进行过扩建,比李潇潇之前来的时候大了将近一半,录音室单独隔开,有一大片玻璃墙。

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让配音演员在里面不受干扰,录取最干净的声音,又能让配音演员与录音师隔着玻璃通过手势沟通。

通常情况下,配音导演都是在外面,而配音室内的声音可以扩到外面,让配音导演在不进入配音室的情况下,听到配音演员的录音情况。

这年代都是用胶片录音的,大概九分钟一张,成本非常高,配音演员们都需要尽量避免出错,而配音导演也要随时听着配音情况,发现错误时要及时修正。

陆星辉和李潇潇进入了配音室,陆星辉给了她一份台词,两人分工合作操作放映机,放起了影片。

两人对照着影片和台词,试着配了一会儿,李潇潇仍是用的之前和蒙焕山搭戏的声音,纯净清澈,录音室外的几个人听了都觉得好,但陆星辉又提出了一点修改要求,李潇潇也按着要求调整,精准得仿佛一台机器,让所有人都啧啧称奇。

玛拉的角色配音毫无疑问地定下来了。

目前李潇潇的调动还没确定下来,陆星辉也还在修改台词的翻译,但为了提高效率,他决定提前和李潇潇说一些注意事项,李潇潇也抓紧机会提问,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