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封信(第3/3页)

接下来,她只需要找个机会,向军区申请调去沪市电影译制厂。

十年寒冬的结束,意味着之前很多被禁的作品,即将重新登上大舞台。

话剧有《雷雨》等名作,京剧有《昭君出塞》等经典作品,芭蕾舞剧则有《天鹅湖》等国外作品,不管是演员还是观众,所有人都再翘首以盼。

相比起来,尽管配音演员这个行业不会再那么容易出事,但因为内参片不会这么快转为公映片,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配音界依然十分低调,众人眼中有前途的行业,依然是舞台演员。

文艺界百废待兴,即将掀起壮阔波澜,所有人都会非常忙碌,李潇潇心里非常清楚,如果这个时候她提出离开,军区十有八九会不批。

这是文艺界的重大转折,原本每年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中旬召开全国交流会,今年发生了这样大的事,原来的工作方向必须马上调整。

于是,京市下了紧急通知,让各军区部队文工团、省文工团的管理层全部到京市参加会议。

光州军区这边,穆团长和叶老师自然也马上收拾行李出发了,李潇潇也就没法跟叶老师谈去沪市的事情。

她只好安慰自己:反正她还没想到怎么开口,等叶老师开完会,应该就差不多能想到了。

十月二十日到二十五日期间,为庆祝十年凛冬结束,各地举行了规模不一的庆祝游行。在京市,将近一百五十万的军民一起庆祝,万人空巷。

而在光州,规模虽然比不上京市,但游行人数也在一百万上下。

军区的官兵们有组织有秩序地参加了游行,同时军区也派出战士,协助公安维护秩序,好让百姓们尽兴又安全地庆祝。

李潇潇和文工团的战友们兴高采烈地走到军区门口,准备乘坐军车到游行地,然后就被收发室的战士喊住了——

“李潇潇同志,有你的信件!”

李潇潇应了一声,快步跑到收发室窗口前,接过了对方递给她的信件。

她把信封翻到正面,一眼就看到了寄件人的落款——

沪市繁煌渡路美术电影制片厂孙哲绎。

四周的声音仿佛一下子都远去了,李潇潇怔怔地看着信封,听到了自己在加速的心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