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香饽饽(第2/5页)

在原著里,苗秀心最后在京剧上取得很大的成就,喊一声大师也不为过。

不过,现在毕竟苗秀心还没熬出头,年纪也轻,李潇潇平时那样喊也只是朋友间的昵称,在军区这里要谨言慎行,喊大师就有点高调了。

苗秀心并不是很在意这个,觉得李潇潇高兴就好,于是点点头:“都行。”

身旁的少女情绪始终很高涨,高兴得让苗秀心都感觉有点不太寻常,心里压着的想法又重新翻腾起来。

跟李潇潇去年来军区做交流时一样,苗秀心也被安排了单独一个宿舍,两人进去后开始整理床铺。

苗秀心终于忍不住问:“潇潇,是你让叶老师给我推荐的吗?推荐我去京市参加学习交流会。”

“我就提了一嘴……”李潇潇也猜到她会问,没打算隐瞒,一脸坦荡地说,“那你也确实是付出了很多,叶老师对你印象也很好,本来你就是有实力去,拿个随行名额也不过是一个申请的事情。”

她这也不算走后门,要是苗大师没这个实力,就算她朝叶老师撒娇,叶老师再疼她,也不会批准的。

这年代有些事情就是走推荐管用,尤其是文化和知识方面,像工农兵大学的入学名额,也不需要入学考试,靠的是推荐。

“你下次不要这样了……”苗秀心叹了口气,一脸无奈,“我以后自己考进来也是一样的。现在多少人看着你,要是别人说点什么,那你怎么办呢?”

这姑娘怎么还是这么傻乎乎的呢?

也不知道留个心眼,当初在羊城剧社,把王美兰当成好姐妹,被王美兰当枪使,差点小命都没了,还不长点记性?

“要是被其他有心人抓了把柄,说你仗着自己话剧演得好,仗着老师喜欢你,把自己人推荐去交流会,你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更何况,她本来也不在意这些,京剧没有捷径可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靠的就是坚持不懈的练习,去参加一个交流会,并不见得就能突飞猛进地提升。

只是,苗秀心虽然不热衷于跟人交流,但心思也很清明,知道李潇潇这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她好,如果她说不在意这个交流机会,那就糟蹋了朋友一番心意,太不识好歹了。

“哎呀,不会的啦……”李潇潇摆摆手,笑着说,“你要相信我呀,而且我其实也没那么大的能耐,就算走推荐也要有实力才行,是叶老师把的关。”

苗大师就是太死心眼了,总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只想着做好自己,其他佛系随缘。

明明有合理合法的捷径可以走,为什么不走呢?

李潇潇觉得,如果不把着道理跟苗秀心说通了,万一将来真有机会接拍昆曲折子戏的录影,苗秀心可能也不会接受。

两人已经一起把东西整理好,宿舍是四人宿舍,其他三张床都还是空着。

李潇潇把宿舍门窗都关好了,坐到对面的空床板上。

苗秀心记得,从前在光州文工团的时候,当李潇潇要说点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时,她也是像这样把门窗都关好的。

礼箱大马金刀的坐姿,把手撑在膝盖上,看着苗秀心问:“苗大师,你有没有想过,现在风靡全国的东西,如果不做好经营,可能也会有过时的一天”

在这个年代,百姓们的生活并不算丰富多彩,说不上有什么时尚跟潮流,衣服是十年如一日的蓝绿灰。

但苗秀心知道,李潇潇这姑娘不会无缘无故问她这种问题:“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的是……”李潇潇顿了顿,快速地组织了一下语言,“你看,在过去将近十年,我们看的都是那几部样板戏。一开始大家都很喜欢——

当然,现在也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的,但今年样板戏的演出场次已经被话剧超过了。”

虽然苗秀心不像李潇潇一样能看到准确数据,但她在光州市文工团里,也能看到团里的演出安排,话剧安排的场次远超京剧。

她点了点头,说:“是,毕竟大家都看腻了,话剧要新鲜得多。”

当初李潇潇跟文海燕、陆一鸣讨论样板戏时,那两人完全不看“看腻了”三个字说出来,而苗秀心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直接说了。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潇潇觉得自己跟苗秀心很像,正因为这样,她们才能彼此理解,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她歪了歪头,说:“可现在看着话剧场次很多,将来也总有下降的时候,因为会有新鲜事物来吸引百姓的注意力。”

注意力被分散了,原来落在话剧上的关注就少了,就跟现在的样板戏一样,因为新话剧的出现,人们更偏爱新话剧,样板戏的场次自然就少了。

“别想太多……”苗秀心以为她在担心前途,安慰道,“哪有什么其他新鲜事物,现在话剧就是最新鲜的,大家也都喜欢看,你不用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