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坦荡荡(第2/3页)

“这次你被肖恩带走,他和钟老团长也全力协助解救行动,和我们一起揭开了间谍的真面目。”

重锋顿了顿,补充说:“等到间谍暴露之后,我们是将他从红树林中救出来,而在我们来到宝安县之前,我们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也不负责查清事实。”

李潇潇一愣,像是第一次认识重锋一样,惊讶地看着他。

确实,查清事实是有专门的人做的,尽管她和他推测朱凯力是要逃港,但朱凯力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逃离,而且配合光州战士的行动。

说是解救她,但实际上她当时根本不在红树林,而且肖恩已经放弃朱凯力,重锋哪怕找到朱凯力,也并不能抓住肖恩。

所以,从一开始,重锋就是在给朱凯力机会,让朱凯力戴罪立功,而朱凯力也抓住了这次机会。

然而,朱凯力毕竟跟间谍有正面接触过,到底会不会受到处分,重锋并没有权力决定,但多了和战士们协同解救众多逃港人和李潇潇这点,只要朱凯力应对得当,很可能什么事都不会有。

李潇潇舒了口气,低声说:“我希望朱老师没事,这里正缺人才,如果他觉得在京市憋屈,可以考虑留在这里。”

可这些都还需要朝上级请示,他们只能先放到一边。

李潇潇朝重锋交代完计划之后,就和方浩明一起回到院子中,叫上苗秀心,一起坐车往县里文工团出发。

方浩明先将苗秀心送到文工团,然后又载着李潇潇去找钟思华。

正如重锋所说,钟思华已经认同李潇潇的理念和做法,也希望能为光州军区的计划做出贡献,但他离开文工团多年,其实很多事情已经手生了,他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这小姑娘坚持请他重返岗位。

自从光州军区的指战员们来了之后,海岸线巡守严密,逃港人没机会下水,前几天红树林的逃港人已全部撤离,没人逃港,也就没人溺亡,派出所也就不用再安排人捞尸了。

李潇潇来的时候,钟思华就在家里,将她和方浩明都请了进去。

因为时间紧急,钟思华也知道她来的目的,两人都开门见山地谈了起来。

钟思华也直接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现在百姓们也已经融入现在的文艺生活了,凌国栋副团长的组织工作也做得特别好。其实我回不回到文工团,也都无所谓。”

他怕李潇潇误会,又补充了一句:“有需要我出力的地方,我也肯定会帮忙的。”

李潇潇想了想,问:“您是怕百姓们介意您之前打捞尸体的事情吗?怕他们觉得晦气,所以不想回到文工团。”

钟思华脸上飞快地闪过惊讶的神色,显然没想到她小小年纪,心思这么细腻。

不错,这确实是最大的原因。

这姑娘带着演员们做得很好,他不想因为他,而让这些年轻演员的努力白费。

既然对方已经想到了,钟思华也不再遮掩,点点头:“这毕竟是农村,跟你们从前呆过的大城市不同。”

李潇潇明白,虽说破除封建迷信,但有的东西根深蒂固,仅仅几年时间,根本无法根除。

别说这个年代,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这种想法依然存在。

李潇潇想了想,说:“钟老先生,这个问题不大。我们刚将红树林和山里的逃港人带出来,现在所有人都正处于兴奋和感激的状态。您从前就是文工团团长,大家对你都是有感情的。”

见钟思华没说话,她又说:“您是以前的团长,本地人,从前打算逃港的人回来了,离开文工团的团长也回来了,这对于宝安县的恢复来说,意义重大。”

紧接着,她再次指出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更何况,凌国栋副团长也许不会长期在这里,还有苗秀心同志,她这次只是来支援,将来会有其他任务,所以骨干职工,以及演员,都需要您来培养。”

凌国栋本身就是大团过来的,是光州军区直接选人,这种其实就是下放锻炼,等做出成绩来了,也许就会赋予更大的责任,不可能长期守在宝安县。

李潇潇理由十分充分,钟思华思索再三,终于缓缓地点了点头:“好。”

至此,叶老师交代的任务,李潇潇总算是完成了。

李潇潇朝钟思华道别之后,马上又赶去了县文工团,给叶老师打电话。

昨晚重锋就已经电话通知了郑国兴,告诉郑国兴已经找回了李潇潇,郑国兴第二天一早就将消息带给了部队文工团。

叶君婷等人之前得知李潇潇失踪时,担心得晚上都睡不着觉,这会儿刚放下心来,就接到李潇潇的电话,顿时既高兴又心疼。

叶老师连忙先问了一下李潇潇的个人情况,听到她亲口说自己没事,而且声音听起来也十分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