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叫哥哥(第3/7页)

周宝姝面无表情地看着身下的男人。

在这年代,对于这种老实的蠢男人,只要发生点什么,她就能彻底将他抓在手里,以后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更加不会再说什么让她回光州的话。

没有比秦致新更合适的人选了。

可这人就是个怂货,都已经到这份上了,居然还不上。

周宝姝冷哼一声,松了手,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将门重重关上。

秦致新听到声音后,这才慢慢睁开眼,抬手捂了捂眼睛,摸了一把脸。

他刚才连大气都不敢出,现在总算可以重重地舒了一口气,将刚才憋在胸中的浊气呼出。

心头还在狂跳,手都还是抖的。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等平复得差不多,他才站起来,将周宝姝吃完的碗筷收拾好,拿到厨房里洗干净放好。

中秋之后,后天就是国庆节了,新的一个月又要来了。

秦致新叹了口气,捏了捏眉心,最后下定了决心,走到周宝姝的房间前,敲了敲房门,然后说:“宝姝,我明天去孟老师家里送鸡蛋,你后天继续去她那儿上课吧。”

孟丽红是从市文工团退休的老艺术家,曾经是合唱组的老师。

因为周宝姝说想学唱歌,秦致新打听了一番,从几位老师里面,选了家庭条件差而且人口多的孟老师,约定每个月给她家送点食物,然后她教周宝姝唱歌。

月底交付次月的货,这就意味着,秦致新让周宝姝继续留在他家里。

咔嚓——

房门被轻轻打开了,周宝姝握着门把,抬起头看了秦致新一眼,眼眶发红,又轻轻地移开目光,咬了咬唇,小声地说:“我做了月饼,在冰箱冷藏室里。”

她批了件外衫,按秦致新说的那样穿严实了。

秦致新很是意外,愣了愣后,才笑着说:“那可得趁着中秋没过完,好好尝尝,应一下节。”

刚才那些笼罩在心头的无力和无奈,随着少女这句话散去了不少。

她做了月饼。

秦致新心想,这姑娘原来早就想着跟他一起过节,所以他回来晚了,她才这么生气。

而他甚至还问她要不要回光州,尽管他是出于好意,但在她看来,却是他要赶她走。

说到底,不过是十几岁的小姑娘,有家回不得,没有安全感,他刚才说的那些话,也确实是欠缺考虑了。

在想出稳妥的解决方法之前,还是先维持原样吧,只要小心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国庆之际,光州市文工团主推《蜕变》和《无名英雄》,在文工团剧院有安排演出,对居民开放,同时也有安排到各单位巡演,受到了广大市民和各单位职工的一致好评。

当初李潇潇从军区那边交流回来后,带回了《无名英雄》的剧本,当时话剧组内部还在学习与排练的时候,就紧接着发生了吴芳的事,所以当时还没来得及公演,大家的重心就放到了《半边天》上面。

现在吕洋已经受到制裁,吴芳也回归到话剧组,事情告一段落,大家迎来了十一国庆,于是《无名英雄》正式对外公演。

虽然市民们仍是非常喜欢《蜕变》,但毕竟已经看过了,很多人甚至不止看了一遍,而《无名英雄》是新剧。

文工团话剧组的演出质量,大家有目共睹,因此对这部新剧非常期待,场次安排一共开,剧票同时发放,几乎是被一抢而空。

回归后的吴芳状态非常好,《蜕变》的演员已经很充足,而《无名英雄》是群像剧,没有哪个角色台词特别多,因此组内每个成员都能上手,因此李潇潇终于暂时可以从台前转为幕后了。

她和冯老师已经预想过了,国庆之后,群众们肯定会要求再上《半边天》的,毕竟之前就只来得及上一场公演。

而之前李潇潇曾设想过要做连续剧,设计单元剧的剧本,同一个主角,同一群配角,同一个时代背景,上演不同的故事,这样既不会产生重复看同一部戏的腻味,又有利于让这部剧的角色深入人心。

在她最初的设想里,主角是男军人,但故事还没来得及完善,就先出了《半边天》的剧本,而这剧本跟系列剧的剧本设定有相像之处,于是她打算直接改系列剧的设定,将里面的男主人公改成女性,是《半边天》里的大女主冯铁兰,故事时间是冯铁兰退役之后。

这样一来,《半边天》就相当于是系列剧的前传,增加了两个剧的可看性。

所以,李潇潇虽然国庆期间不用上台表演,但并不比台上的演员们轻松,因为她要赶剧本。

不过,也多亏了这样的安排,她的时间非常灵活。

比如说,她把做沙姜猪蹄、豉汁焖大肠、艇仔粥等的菜谱给了饭堂大厨们,大厨们试过都说好,甚至在饭堂做了一顿让文工团成员们吃之后,各剧组的老师们就集体要求喊停,因为学生们吃得太多了,不利于身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