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新话剧(第2/5页)

她认为,好剧本相当于好底子,加上新的舞台音效,就会锦上添花,这样最后的评价肯定也不会差。

但李潇潇当时跟她说,口碑好的剧本已经演过很多遍了,即使是新兵,都已经看过了,一个角色在上面说第一句台词,下面的观众就已经猜到了下一句。

这剧对观众来说没有新鲜感,观众对这部剧也就没有了期待感。

而看过《无名英雄》的人不多,甚至首演后才入伍的战士,根本不知道有这部剧,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部新剧,从新鲜感上来说,这跟《蜕变》是一样的,甚至比《蜕变》更能给观众惊喜。

第一批观众之所以会觉得舞台乱,是因为舞台上人太多,却无法营造画面感。

没有画面感,是因为台上只有对话,闭上眼听音响传来对话,跟睁开眼看着舞台说对白,并没有太大差别。

只要将营救的片段做好切割,营救场景同时上台,但分开展示,用音效和配乐烘托画面,每个展示都有所侧重,就能解决观众觉得乱的问题。

选择《无名英雄》,这是一个冒险的尝试,但李潇潇却说,这是一个挑战和机会,更能体现话剧组的实力。

她将画面切割的方法,以及指出可加音效的地方,还有初步设想了应该可以怎么做音效,叶君婷还在做比对,话剧组的演员们却已经被李潇潇说得心动了,反过来也朝叶君婷争取演《无名英雄》。

从好到更好,不过是同质间的程度变化,但从差到好,则是质的飞跃。

虽然冒险,可一旦成功,获得的口碑自然也比稳妥的剧本更高。

演员的积极性也很重要,叶君婷原本就还在犹豫,见学生们如此期待,于是也拍板了,就演这部曾经不被看好的《无名英雄》。

观众席上的灯光彻底暗了下来,一名主持人走上舞台开场,请了一位首长上来简单致辞后,主持人引入介绍本期内部表演的剧目,报幕后,台下响起掌声以示欢迎和期待。

掌声渐小,主持人下了舞台,表演正式开始。

这部话剧的大概内容,是讲一个地区发生了地震,百姓生命财产受到了威胁,公安、当地官兵、普通百姓等合力抢救被困人员的故事。

和其他观众一样,李潇潇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因为自己也有份参与指导,所以她比四周其他人都紧张,心中暗暗为演员们加油。

场内只有舞台上亮了灯光,帷幕渐渐拉开,场内就已经想起了接连不断的轰隆声,伴随着一阵沙石撒落的声音,男女老幼惊慌的喊声同时响起!

帷幕还未完全拉开,地震的画面就已经先立了起来了,李潇潇听到四周战士们小声的低叹。

第一幕展现的是百姓们在地震中受伤的场景,几块绘着房屋的布景板被摇晃着,坐在中后排的观众们虽然只能看到大概轮廓,但头顶的音响传来了砖石碎裂和木板折断的声音,加上人声惨叫痛喊,很好低弥补了视觉上的不足,观众们都忍不住屏息凝神。

台上灯光渐暗,声音回归安静,随后一个追光打到一名蜷在一个倒塌房屋背景板的少年身上,少年短衫短裤,手上一片红色,音响忽然里传来一声粘稠的滴答声,打破了安静。

那滴答声仿佛落在了众人心头,让他们心里不由得一紧:那是流血的声音。

焦急的喊声渐渐大了起来,那是少年母亲的声音。少年低声痛叫,独白表达自己的无助与害怕,女人的喊声变大,从少年角度展示了醒转的过程。

就在这对母子角色对手戏中,舞台上一阵急促又整齐的脚步声,随后沉稳洪亮的喊声响了起来,安慰大家不要怕,有他们在。

舞台灯光的范围一点点扩大,照在其他新上场的演员们身上,原来是解放军来了,舞台的重点流畅地过渡到下一幕,落在了解放军身上。

接下来就到了老剧本中被诟病的地方了,被压在碎石下的伤员、废墟上痛苦担心的亲属们、全力营救的官兵们、后方支援人员等不同的人群——

余震不断,越来越多的人受伤,官兵们劝百姓们先退到安全带,先保护好自己,但仍有许多人因为家人被压在倒塌的楼房中,担心家人,不肯离去。

官兵们表示一定会全力营救,一番简单却有力的劝说后,百姓们被说服离开危险地带,转到后方,却也没有完全离去,而是为前方一线营救人员做好后勤工作。

前方的伤员中,已经不止是受困的百姓,也有为保护百姓而受伤的子弟兵,但没有人退缩,被掉下来的碎石砸破了头,依旧没有松开被困人员的手。

几个场景几群人,同时站到了舞台上。

李潇潇当时提议参考《蜕变》中男女主人公同台追光的表现形式,但在《无名英雄》中,则是一个接一个地将场景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