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神奇的克里兄弟(第2/3页)

这次也是一样。

哪怕明知道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两个人还是高高兴兴地挤坐在一台电脑前,面带微笑,友好地朝着萨米道谢。

只冲这一点儿。

萨米就没办法也没理由继续乱发脾气了,相反,他还有了一点点儿小心虚。

克里兄弟准备看电影了。

这时候,剧组中最擅钻营的沃尔夫听到他们过来的消息,还专门跑来献了一下殷勤。他给这两兄弟端了两杯据说是自己亲手做的、味道超好的手冲咖啡。

但克里兄弟怎么可能会记得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演员?

他们这会儿早就忘记了‘自己曾在萨米面前大肆夸奖沃尔夫在《蛇祸》中的精彩表现,从而极力劝说萨米让沃尔夫进组,担任重要角色’这件事。

所以,小克里用颇为陌生的眼神望着对方,很客气和礼貌地说:“谢谢你,约瑟夫。”

毫无疑问。

他们把扮演贝斯手和鼓手的演员名字搞混了。

沃尔夫足足呆滞了两秒后,震惊、失望、不可置信,以及尴尬。

好一会儿,他才窘迫地回答:“呃,其实,我是沃尔夫。”

“哦!”

小克里面不改色地重新改掉名字,又说了一遍:“谢谢你,沃尔夫。”

沃尔夫不敢发火地讪笑了一下,又小小声地回应了一句:“不客气。”

你们俩是专门来表演喜剧的吗?

这都是从哪钻出来的逗比啊!

萨米被这个小插曲逗得快笑死,之前的坏心情都一扫而空。

这时候,那部半成品电影《Say Hello to the World》也开始播放了。

萨米在初见Hello乐队时,曾因为Hello这个单词闹过笑话。

所以,在考虑给影片起名字时,他一开始是直接用了《Say Hello》,一方面是在暗示Hello乐队的队名;另一方面也是调侃当时的初见。

但后来,当影片拍摄完毕,他和剪辑师一起研究怎么剪辑时,纵观全片所有剧情。

他突然认为,也许用《Say Hello to the World》更能体现出乐队一直以来的乐观精神,于是,才又改了名字。

克里兄弟倒是对影片的字没什么意见。

他俩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还是表现得很聚精会神……地拉了个快进,直接略过目前唯一完整且刚刚确定的主题曲,看起了剧情。

萨米:……

“这个故事开头看起来还不错。”

大克里假装很专业地发表了下评价。

“我比较喜欢舞台后头的那几个舞女。”

小克里也轻松地开起了玩笑。

气氛还挺放松。

但很快,或者说连十分种都不到,剧情急转直下。

这也是在所难免。

故事以Hello乐队为原型。

但Hello乐队实在称不上是什么顺风顺水的幸运乐队。

克里兄弟的神色不约而同地随着剧情地向前推进,渐渐沉凝起来。

一开始是有点儿疑惑和新奇,可当剧情开始慢慢展开后,他们却越来越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了。

因为他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太多熟悉至极的人、事、物和情节了。

坦率地讲,萨米不是在拍什么纪录片。

因为在他看来,不管对外宣称多么真实的纪录片,本质都是演出来的。

而且,很多时候,纪录片为了演得更真实,反而会更显得虚假和做作。

从头到尾,他只是想借着Hello乐队的经历,去讲一个简单的、乃至无比俗套的故事,一个执着追梦的故事。

这么一来,没有给自己设定什么框架。

剧情上自然可以进行无限制的戏剧化发挥和挖掘。

比如,乐队巡演为什么没赚到钱?

因为钱都被公司拿走了。

比如,唱片赚的钱为什么没给乐队?

因为被公司骗走了。

比如,为什么乐队的名声每况愈下?

因为公司拿他们的歌曲给垃圾商品打广告。

比如,乐队最后落魄、狼狈到那个地步时,公司做了什么?

当然是让他们滚蛋!

这种程度的发挥和挖掘……

换成普通观众看,可能没什么感觉,顶多为这个乐队的倒霉经历哈哈一笑。

可对于本就是搞音乐起家的克里兄弟来说,却有些坐立难安。

他们莫名有了一种‘猝不及防地被人按倒在地,啪啪啪狂扇耳光’的狼狈感。

比如,在影片临近结尾的时候,由于萨米对‘克里兄弟不付Hello乐队版权费’这件事耿耿于怀,所以,非常如实地拍摄了这一段:

——我们找Hello乐队买个版权,为他们拍一部纪录片吧?

——可以。

——那我现在去找他们谈谈,看看该付多少钱。

——等等,为什么要付他们钱?

——……

——为他们拍纪录片本来就是免费宣传了,我们帮他们宣传,为什么还要给他们钱?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