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投票 “我可是耳背了?怎么听见有人在……(第2/3页)

“怎、怎是你?!”

卫蔷看向在灯光下容色非凡的少女:“我怎不记得见过这般漂亮的小姑娘?”

少女磕磕绊绊地说:“冰、冰、还有车,你、您给我木牌,卖、运冰!”

卫蔷还是不记得。

恰好王无穷帮小孩子分食盒就在近前,便说:“刚占下太原的时候天气还热,元帅你为了帮城中无依之人让工布部专门制冰给他们卖,苏长袖从前就是卖冰的小娘子,去年十月进学,才四个月已经识了一千五百多字,背过了《定远安民疏》、《论语》,《安民法》中拿出来让她背也能背七七八八,算学也不错,三月就要去县学了,是太原城里学得最快的,说不定过两年就要去考科举了。”

苏长袖还看着面前带着笑的女子,她毕竟带着些小孩子混进街头好几年,又在学堂里学了几个月,心神一稳,笑了:

“是娘子你让我们推着车去卖冰,卖冰一个半月一共换了两贯又一百三十文,我独得了七百一十文,娘的病也好了,用这些钱做了脂粉在北市卖,也能糊口。我娘说再见您千万请您去家里,我娘烧了一手好羊肉。”

坐在第一排一直没说话的越霓裳将头搭在卫燕歌的肩膀上:“咱们家里这元帅幸好不是男儿,不然不知欠下多少情债,祸害多少小娘子……啧啧。”

卫燕歌没说话。

越霓裳挑眉一笑,大声道:“元帅,那羊你可不能吃独食。”

元帅?!

苏长袖瞪大了眼,她容色生得极好,再过几年只怕不输当年的越霓裳,只还有几分稚气,眼睛瞪得让卫蔷想到了林子里瞪着眼睛的鸮。

还震惊着的小姑娘走了,卫蔷打开了食盒看见里面是一碗大概二十来个羊肉馅儿的饺子另有四五个卫蔷拳头大的包子,还有木壶装了汤,荠菜、鸡肉丸和鸡蛋花做的,还热气腾腾。

吃着倒是方便,卫蔷拿起筷子风卷残云一般将那一碗饺子吃了,又拿起一个包子借着灯光看着旁人为这次大会准备的文书。

从云州到太原的铁路已经确定开建,青州和绛州也在要铁路。

徐州刺史黄蓝提出重整京杭运河北段。

海州刺史君蹊刚赴任几个月,就提出要在海州修建大港。

……

监察司齐青密三州管事余三娘送了两份一份文书上来,一份说的是将安民法细分成各法。

卫蔷觉得这一条挺好,法条越来越细,只有《安民法》也难推法于民。

另一份文书上写的是强制教育,为受教年限立法,读完县学之前孩子不能不读书,阻碍孩子读书之人不该只由官吏批判,当立法以惩治,至少也要枷刑示众。

两本文书的署名都是吕佳娥。

卫蔷长出一口气,犯法者其子女不得为官,梁国吕氏私通南吴,全家上下只有几个女儿被她送回了北疆,按说她们不当为官,可她们已经在矿山呆了五年。

与吏部商议了许久,最后还是都觉得应该给吕家女儿们一个机会。

还好,吕佳娥抓住了这个机会。

将两本文书放在一边,卫蔷拿起下面一本,不禁愣住了。

好厚。

少说有三百页吧,让她不由感叹装订的人手真巧。

看一眼名字,是元妇德写的治理汉水沿岸各州所得的感悟。

卫蔷喝了一口热汤,打开了第一页。

等她再抬起头,元妇德写的“书”已经翻了一半,卫蔷叹了口气,觉得明天要是真把这本“读出来”得备着五十个人好换着来,不然李若灵宝的嗓子就不用要了。

这时,李若灵宝走过来说:“元帅,已经议出了几个称呼。”

“那好,咱们投票。”

卫蔷伸了个懒腰站起来。

在她身后,李若灵宝将几个称呼写在了石板上,一边写,一边大声说出顺序。

卫蔷回头扫了一眼又转回来:

“觉得哪个好,就写哪个数,折好了放在……放食盒里。”

说完,她自己拎起一个食盒。

人们陆陆续续写好了数抬起头,她抱着食盒走下去让他们将纸投进去。

剩下唱票的事就不需要卫蔷操心了,秘书司的姑娘们分了三对一边唱票一边计数。

卫蔷让开位置,干脆坐在了李若灵宝之前坐的位置上,在第三排。

第一排坐的是民政与定远军的各部主事和将军,第二排是各州刺史,到了第三排往后就是各州学政,李若灵宝的位置旁边是王无穷。

“余三娘那儿的文书提议说将幼童入学之事入法,直到孩子读完县学不能退学,你怎么看?”

王无穷是从童学夫子做起的北疆培养出的第一代州学政,听元帅这么说,她点头道:

“下官也觉得该如此,尤其是女孩儿,想让她们如男孩儿那般上学实在是难事,上学难,到了十三四岁就被父母叫回家的也多,要立法保孩子上学上到县学,不如保她们能读书到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