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花生 “前路,我等与京兆尹,与元帅,……(第2/3页)

因为龙婆年纪大些,卫蔷就将开会之地定在了她房里,符婵头上裹着棉巾,龙渊部文将盛凄凄和湛卢部文将古求胜两个人看着都是身型瘦削的,没想到来了荆州竟然毫无水土不服的症状。

卫蔷坐在火盆边上摆弄着一把落花生:“那什么带土的法子根本没用,我看还是灵素阁出的方子好些,门医官,你们能不能多备些那药?搓成丸子最好。”

门医官是个身形富态的女子,眼小而有光,眉淡却工整,颇像哪个豪门里呆了几十年的老嬷嬷。

“我们也想将药丸多制些出来,总好过现在灵素阁进出都难,只是那方中有川穹一味产自蜀地一代,咱们去买不仅价高,卖得还少,因它有活血之效,治疗血虚血晕之症也少不了,符将军头痛,也要川穹,还有春秋两季的鼻塞症,也少不了此味药。”

门医官一本正经地算起了账:“我们此次从房州南下,川穹批了一百五十斤,随行带了五十斤,还有一百斤在复州,一个人开六副药就得三两……”

“从荆州去蜀地容易,派商部去蜀地多弄点药材回来。”卫蔷一旁的裴盈急急忙忙将此事记了下来。

手里盘着花生皮,卫蔷又道:“从军费里拨一些钱,从荆州与楚蜀相交处的世家手里买些来,价钱要是太贵就算了。”

裴盈又记了下来。

“至于粮食,从长安运粮也不容易,粟米和稻米混在一起先将就些日子,等到春日再说,另外……鱼肠部想办法从南吴和吴越处寻些好的稻种,再让军械所的农事司还有你们工布一部看看。”

陈重远是在场唯一男子,哪怕龙婆年纪足够当他祖母,他还是缩手缩脚,点头称是。

“还有肉……”卫蔷转头看向躺在床上的。

龙十九娘子笑着说:“我冬天就立圈,房州我也建了好几个大养猪场,等到明年秋天,整个汉水都是猪叫声。”

卫蔷点头:“龙婆行事要快些,明年开春还要攻打南吴。”

这是让她带兵继续南下的意思!

龙十九娘子“腾”的一声坐了起来:“我好了我好了,元帅你赶紧说事儿,说完了我就去干……干活。”

一听说湛卢部有仗打,符婵的头也不疼了。

“元帅那我们龙渊部呢?”

龙十九娘子笑着道:“你们的龙渊重甲到了这水边可难用,老老实实在荆州守城,等明年开春去了西北换纯钧过来。”

符婵也知道调龙渊来攻城是因为更近,重甲兵在水脉纵横之地施展不开手脚。

可还是不甘心,看了自家元帅一眼。

卫蔷笑:“除了南下之外,西进之事也不可耽搁,龙渊部明年三月回防西北,好好练兵,只等横扫甘州乌护。”

符婵一拍身上铁甲:“元帅放心!末将一定打通河西走廊灭了那甘州乌护!”

龙十九娘子用棉被裹着腰腹:“本就是应当之事还成了功劳了,小阿符怎么眼界越来越小了?”

卫蔷将烘热了的花生放在她手里也算堵上了她的嘴。

“既然要南下,能驾船游水的水兵是少不了的,定远军缺水兵是咱们的一大短处,之前以为三五年里南吴不会妄动,还能有时间操练水兵,没想到杨源化这么坐不住,咱们的动作也得快些。龙婆,我从青州调五千水军过来,你这到了明年也要有一万水军,清歌,你带着承影部帮龙婆。”

“是!”卫清歌一边应着一边看向墙上的地图,“元帅,既然留在荆州,明年发兵之前承影部一定将南吴一直到绛州一带的水文测探清楚!”

“好,工布部里也有会测绘的,你们通力合作。”卫蔷看了陈重远一眼又看向卫清歌。

“是!”

“是!元帅!”

又说定了几件事,会算是开完了,正好也到了午时,门医官和陈重远一个要管灵素阁里的医患,一个正主持修荆州军械所,连饭顾不上吃匆匆忙忙都走了。

李若灵宝数了人数,带着人送来了饭食。

水边渔家缺油少盐没铁锅,吃鱼多是蒸煮,定远军上下都吃不惯,厨子就想办法用酱和油来烹鱼,也甚是下饭。

看着自己盘中的胡饼,卫蔷把装七八张胡饼的盘子放在了卫清歌的面前,又把她面前的一笼屉蒸杂饭放在了自己面前:

“我最近爱吃软的。”

卫清歌看看胡饼再看看自己家主,把两张胡饼给了裴盈,另两张给了龙婆。

“家主你真是高看我的饭量了!四张饼我一天都饿不了啦。”

小裴盈眨眨眼,把一张胡饼给了李若灵宝,另一张给了身边的古求胜。

龙婆撕了半张胡饼留下,剩下的三个半张饼给了符婵和古、盛两名文将:

“我现下哪有胃口,你们三个别糟蹋了粮食。”

古求胜看着面前难得的两块半张饼胡饼想让出去,看了一圈,已经是人人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