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2页)

他用辞十分礼貌,但字里行间,却透出一股不自知的凌厉尖锐。

这并非敌意,而是当自己的信念受到挑战时,自然而然的反应。

只是,本人对此却毫无自觉。

或者说,师妃暄是十分敏锐的。

她敏锐地察觉到了宋青书在这声轻笑中传达出的情绪,但她又不知对方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她明明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而已,怎么竟惹得对方如此嗤笑?

师妃暄并不知道,在此问之前,她在宋青书眼中,不过是个“身上气运极盛,却与龙气纠缠不清,且其中有股极深的因果缠绕,总之感觉非常麻烦”的不知名人物而已。

然而此问过后,宋青书便已猜到了她的身份——

按说李世民非君非主,请教为君之道,怎么也不该请教到他身上。

退一步讲,即便李世民有心谋夺天下,这为君之道,也该是他上位一段时日之后,在实践中一点一点摸索得出,如今说什么不过都是一纸空谈,畅谈空想,又有什么意义?

别说,这隋国还真就有一个可能愿意听尚不是帝王的人畅谈自己要如何做好一个帝王这种空想的神奇门派。

——慈航静斋。

这个被隋国武林无数人追捧,行走江湖的每一代传人都会在江湖中留下无数传说的隋国武林白道之首,在初闻之时,简直要将宋青书惊得目瞪口呆。

世间怎会有这样的武林门派?

盛世时安静如鸡,仿佛自己根本就不存在。

每当乱世,便会有传人出世,行走江湖,寻访“真命天子”,为天下拨丨乱丨反丨正……

宋青书简直要笑出声来。

寻访“真命天子”?

为天下拨丨乱丨反丨正?

你仿佛是在逗我。

一个武林门派,每代只有一个传人,传人皆为女子,一旦入世,便会与数名男子纠缠不清,最终留下无数“传说”,找到“真命天子”代天择主后,翩然隐去,徒留一地叹息……

其他暂且不论,宋青书只想知道这样的武林门派是怎么在无数次王朝更迭之中,顺利存活下来并且直到如今依然能秉持传统“代天择主”,还被武林上下歌功颂德,人人心向往之的。

就没有一个君王在上位以后,对其心存忌惮,想方设法试图除掉这样一个能动摇朝廷统治的存在的么?

宋青书是不信的。

可事实却是,慈航静斋时至今日,依然屹立不倒,而从有记载开始,这片眼下还叫“隋国”的土地,在此之前,已经过数次朝代更迭,其中,慈航静斋数代传人的身影不时出没,从未消失。

所以这说明什么?

要么所有皇帝都是傻的,要么……

慈航静斋的手段令他们不得不收起所有的算计和忌惮,任由她们隐在暗处,每逢乱世,便按她们的规矩来上这么一出代天择主的大戏……

前者会让人质疑这片土地怎么还会是大陆上大国之一,后者,却让人细思恐极。

宋青书虽不会“恐”慈航静斋什么,但这并不妨碍他一下猜出师妃暄的真正身份。

所以他才会发出那声嗤笑。

他笑的不是师妃暄的存在本身。

而是师妃暄、是慈航静斋的理念。

所以说,这些自认为戒嗔戒痴、六根清净,结果却哪一根都算不得清静的个别佛修哟……

本也不佛,何必又要以佛自居?

宋青书因个人际遇,对这样的“伪佛修”最是看不上眼。

嘴上说得再好听,将佛法研读得再精通,又有什么用?

心都不是颗向佛的心,表面功夫做得再足,不过也是给他人看的。

实际上?

内心的欲丨望,比起那些不修佛法的,恐怕也没少去多少。

心中默默又鄙视了一把某些佛修,宋青书看着师妃暄直到这时,也依然不肯转身过来的背影,挑起嘴角,微微一笑:

“开怀倒不至于,只是,阁下所言,确有几分好笑。”

见师妃暄闻言,瞬间绷直背脊,似乎想要立时出声反驳,宋青书顿了顿,却没有给她开口辩驳的机会:

“我乃他国之人,初来隋国,对此地无甚了解,不知阁下之名,亦不知这位秦王之名。只是,道理我却是懂得的。”

“阁下向秦王请教为君之道,是以什么身份?又希望秦王以何种身份作答?”

宋青书眯起眼睛,姿态依然轻松闲适,仿佛根本没有发现,师妃暄这一刻身姿笔挺到让人怀疑,她是不是下一刻,就会将腰给绷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