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浦溪路三十二号(第2/3页)

就在李齐差点走上极端,也变成一名罪犯时,是小和改变了他。

他转而跟阿天合作,根据小和提供的线索,层层追索,终于揪出了东明市的大毒贩。

这部片乍一看充满了动作、刑侦、悬疑等商业元素,但不止如此。

陆邢文知道导演想表达的更多,人性、社会的贫富差距、繁华城市里的底层人民等等,林元生是个有想法的导演,他绝不只是想拍一部卖座的商业动作片。

林元生跟陆邢文说,他知道想拿奖,国内最喜欢拍的题材就是农村或者几十年前的旧况。上一代有影响力的导演,几乎都是旧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对那个年代有感情,怎么拍,也只能拍那个年代。而他呢,他是在东明市长大的,让他拍农村,他拍不出来,他没有那种情感,没有那种体验。他想拍,就只能拍城市。

城市不是永远光鲜亮丽的,他的背面,也是黑暗的,照不到阳光的,潮湿的,发出令人作呕的气息。

他要拍,一个在偏僻县城里成长起来的、单纯的、木讷的、连架都没打过的青年,是怎么在城市里一步步被逼成拿刀的狂徒。

卧底,找出毒贩,揪出幕后BOSS,只是一条故事线。而李齐的变化,才是整部片的血肉。

“小和,就是李齐变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林元生又点燃了一支烟,“李齐已经黑化了,已经拿起了刀,已经变成一个凶徒。他失去了家人,失去了生活里的所有期盼,他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幸福。他不相信警察,不相信社会,他只相信以牙还牙。这样一个穷途末路的人,最后却因为小和,又扭转了回来。”

“阿天,是一个有正义感的警察。他跟李齐一样是成熟的男人,他有力量,有信念,他遭受了很多不公,但仍相信自己警徽的神圣力量。这样一个人,仍然不能把李齐从绝路上拉回来。最后,是弱小的十七岁的小和,把李齐拯救回来的。”

林元生讲得忘情,烟都忘记抽,烟灰已经烧成长长的一段,掉落在地毯上。

“小和的戏份没有阿天多,但是,小和绝对是对李齐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毕竟李齐出场的时候,他家人都已经死了。”

“什么样的小和,才能把一个凶徒从绝路上拉回来?”

小和,胖哥的独生子,十七岁,高三生,成绩一般。

他是家中独子,然而却没有得到父亲的宠爱。他跟妈妈两个人,常年生活在胖哥家暴的恐怖阴影下。

十年前的浦溪路,环境糟糕,这里不过是贫民的聚集地。

胖哥虽然做违法的生意,但他好赌好喝,手里留不住钱,依然在这个城市最破落的角落里租房住。

他天天喝酒,喝醉了,就打小和妈妈;不开心了,也打小和妈妈;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原因,只要他看小和妈妈不顺眼,他就打。

有时候也打小和。

小和妈妈总是把小和关进房间,或者把他推出家门,让孩子躲开。

小和是听着妈妈的哭喊声、爸爸的咒骂声长大的,他胆小、懦弱、内向,在学校没有朋友。

他想努力考上大学,逃离这个家,却又放不下妈妈。他计划带上妈妈去读大学,偷偷跑掉,这是他做过的,最大胆的计划。

可是有一天,他因为参加高三晚自习,回来晚了。喝醉的胖哥按着他的头,在楼道里打他,一边打一边说,读书有个P用,读完大学,一个月工资不还是几千块钱;他也不是读书的料,根本考不上什么像样的大学,读了也是浪费他老子的钱;他老子整天累死累活,在外面做事,他呢,让他晚上帮忙送货,他回来得这么晚,耽误送货。

胖哥总把毒品装在小和的书包里,让小和去送货。

儿子会不会被抓,他根本不在乎。

那一次,小和差点被打死。

血顺着他的额角流进眼睛里,又被泪水冲出来。

是李齐,从隔壁出来,一脚踹飞了胖哥,说他吵到他睡觉了。

并且——

“打女人孩子,算什么男人。”

“小和对李齐,应当是崇拜的一种感情,类似儿子崇拜父亲,弟弟崇拜大哥,妻子崇拜丈夫。”陆邢文说。

林元生拍手:“妻子崇拜丈夫!你说得非常好!确实有点这种感觉,说不清的,看个人理解吧。你看看这些试镜的演员,你觉得怎么样?”

陆邢文已经把三位演员的试镜都完整看过一遍了,他沉吟一会,说:“我觉得第二个还可以,年纪、气质都跟小和很接近。”

林元生摇头:“听你这么一说,我就知道还不够。我想要一个,看了就让人知道,他就是小和的人!”

陆邢文说:“我看这个试戏的片段也还行,不能说他就演不好小和吧?而且这位演员功底还不错,我看过他之前的作品。他来演绎小和,我认为及格线是肯定有的,但你心中的优良线,我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