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4页)

这些菜农都是常年卖菜的,家里总会有些存货,而且也知道怎么给蔬菜保鲜,白春笙很喜欢去他们家里买菜,人少,价格比街上还实惠些。

那老者将称好的菜用稻草捆扎起来,王鲲风便提在手里,那老者也认识王鲲风,当下便和他打招呼,问他这趟出去又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这次并没有带什么,春笙说想做些辣椒酱,便带了一船山辣椒下来。”

“那边的山辣椒确实好吃,咱们这里的山辣椒,想当年也是上面传过来的种子呢。”

买好了蔬菜,白春笙又去挑了几条黄肚子鱼,看到有卖大虾的,买了整整一篓子,这个季节其实也是吃青蟹的时候,养在稻田里的青蟹正是肉多的时候,不过,想到家里还有一只螃蟹精,白春笙笑了笑,婉拒了热情推销青蟹的小贩,转身去买了几斤泥鳅。

“差不多了,回去吧,等饭菜做好了,他们差不多也该回来了。”白春笙看了看买到的食材点了点头。

回到家,揭开头上的帷幕,方才被木簪固定住的发髻已经松垮垮的了,白春笙叹息一声,他这个劳碌命,就不适合戴木簪这种高逼格的装饰品。

“你先收拾这些蔬菜,我出去一下。”知道在这里帮不上忙,王鲲风看了看他松垮垮的发髻,抿抿嘴,几步走了出去。

白春笙将簪子收到抽屉里,重新拿了自己平时绑头发的布条,匆匆将头发束起来,绑在脑后,卷起袖子,先将泥鳅提到井台边剖洗干净。泥鳅好吃但是很难料理,滑溜溜的特别难杀,不过,这对于白春笙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问题。

他先用一根木棒,挨个将泥鳅敲昏,然后从灶台下挖了一簸箕草木灰出来,将泥鳅倒进去滚一下,原本滑溜溜的泥鳅顿时就滑不动了,捏在手里剖开也不容易滑开,迅速将泥鳅剖开,取出内脏丢掉,然后将沾了草木灰的泥鳅倒入盆里,清水洗干净就行了。草木灰很干净,而且用草木灰清洗过的泥鳅,还能把外面可能沾染上的寄生虫之类的都一并洗掉,实在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洗洁精了,平日里白春笙洗碗都是用草木灰的。

泥鳅洗干净挑拣一下,大一些的单独挑出来一盘子,拿来做红烧泥鳅,中等大小的挑出来,和豆腐一起炖个泥鳅炖豆腐,个头小的烧好了只剩下刺了,干脆裹上面糊糊,做个椒盐油炸小泥鳅,拿来下酒最好不过了。

大虾是现在的时令菜,个个都足有巴掌长,肉质肥厚,白春笙大概算了算,这么一篓子,差不多每人也能分到十几个,便放心地将大虾剪掉虾须,抽掉虾线,肚子也用小刷子刷干净,准备待会儿做一盆红烧大虾,一盆香辣虾。

黄肚子鱼也是这个季节才好吃的鱼,这种鱼长到最大也不过两斤多重,成年后的黄肚子鱼,肚子的鳞片变成了好看的金黄色,肉质细嫩,就是刺有些多,不过这对于白春笙来说也不是问题,将鱼剖洗干净之后,两面切花刀,然后沾上一层面糊和蛋清,下锅油炸后,划开的花刀变成了金灿灿的菊花,这便是他们老白家的拿手好菜——菊花鱼了。

其实菊花鱼做起来和松鼠鳜鱼差不多,只不过老白家的菊花鱼喜欢用咸口的浇头,白春笙将青瓜削皮切成丁,起油锅,加入少许大酱,将青瓜丁放进去翻炒,再加入盐、米醋,最后将用清水化开的番薯粉倒进去,用勺子轻轻搅拌几下,等到番薯粉变成了透明色,将做好的汁儿浇在炸好的菊花鱼上就可以了。

刚把这几道菜做好,王鲲风就回来了,手里拎了两坛外面带回来的果酒,将果酒放在桌子上,走过去,看到白春笙正站在案板边摘芽姜。

这芽姜是本地生长在水边的一种野菜,和他们寻常吃的生姜不一样,是某种水生植物根部长出来的嫩芽,因为形状像刚长出来的嫩姜,便取名为芽姜。这种植物的嫩芽十分肥嫩,外皮呈深红色,味道鲜嫩脆爽,本地人喜欢拿来切片和辣椒一起清炒。

不过,芽姜好处,处理却有些麻烦,需要把外面一层深红色的外皮剥开,就像剥笋一样,剥开之后,还要去掉下面的蒂,才能切片炒着吃。

“这么快就回来了?”白春笙听到声音,头也不回地问道。

“回去拿了两坛果酒,是朋友送的,我尝了还不错,拿过来晚上大家一起尝尝。你坐好别动。”王鲲风拿了一个木凳给他坐下,从怀里摸出一根藏蓝色绣了竹叶的发带来,解开那条碍眼的破布条,替他换上了崭新的发带。

“这样才好,往后便给你买发带吧。那簪子看着好看,终究不如这发带方便。”王鲲风满意地点点头道。

白春笙背对着他,悄悄翻了个白眼,想当年他亲爹都没这么细心过,他妈更是对他这个唯一的儿子实行粗放式管理,嫌弃他头发长了浪费洗发水,十几年如一日的给他剃板寸,相比之下,他们家鲲哥简直就是鱼街好爸爸的最佳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