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贫贱则无以立足(第2/3页)

陆慜顿时像泄了气的球,没精打采地摆手道,“我只是个无关紧要的过路人,见到不平事也只能喊个几嗓子,哎!下层吏治败坏,原来根源在此。”

老船工哼笑一声,不以为然地说:“世道就是这般,即使朝廷把这些人都抓完了,该坏的还是坏,补不过来。这里面的区别,就是百姓能过得下去,跟完全没有活路的两种情况。”

“老丈这般说,又带着人乘船逃走,看来在码头上没活路了?”孟戚随口问。

老船工的脸黑了,他不吭声地抽着烟锅袋子。

何耗子在舱门口伸个脑袋,插话道:“客官这话就错了,太京码头船来船往,货物进出频繁,卖苦力的人怎么会没有饭吃?”

“只凭本事,自然是有饭吃的,就怕简单的事变得复杂,帮派势力盘根错杂。为了抢占地盘,三天两头的斗殴,为了向那些管码头的小吏示好,希望他们支持自己这方,还要按时送上孝敬。这钱从哪儿来呢,不就是你们这些帮众辛苦赚来的钱里抽取的,我说得是也不是?”

孟戚对这些阴私了如指掌,不用多问,张口就能报上一堆。

老船工动作一顿。

何耗子脸色变了,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进来,手里还拿着船桨,警惕地挡在老船工面前,语气不善地问:“你们到底是什么人?怎会知道这些?”

孟戚摊开手,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什么秘密吗?”

“当然,这是……”何耗子蓦然住口。

“你们青蛇帮内部的事?”孟戚反问,不禁笑道,“古往今来,这样的事又不是第一遭,哪里谈得上秘密?如果你不信,我还能再说一些。”

老船工死死地盯着他,何耗子更是异常紧张。

龙脉自然不是无所不知,即使是孟戚,也要根据眼中所见亲身所历之事推测思索,他略一沉吟,便开口道:“原本抢地盘也好,给小吏送钱也罢,你们咬咬牙便过了,总得抱成一团才有饭吃,可惜世事变迁,人心难测。”

何耗子瞪大了眼睛,陆慜更是一脸崇敬,不明白孟戚是怎么看透。

墨鲤木着脸,他不能戳穿孟戚,只好保持沉默。

倒是锦水先生身在局外,倒是琢磨出一丝不对。这世上的人和事,只要出了意外,都能套上世事变迁人心难测这句话吧!

其实孟戚也不是一味唬人。

太京城外的这处码头年代久远,楚朝繁盛时期,天南地北的商队纷涌而至,以前的码头自然不够用,所以专门翻新修整过了。陈朝末年天下大乱,许多百姓家破人亡,即使是太京户籍的人,也没有田产糊口,商队养活了诸多客栈酒楼,也养活了码头上的苦力。

何耗子跟老船工都是一口的太京话,如果不是京城人,就是在码头待了许多年。

何耗子尚且不说,老船工必定是亲眼看着码头渡口繁华兴盛,又逐渐败落的人。

按照老船工的年纪算,他壮年之时,恰逢楚朝兴盛,一群没有田产又找不到铺子做工的人来到码头上混饭吃。那时可能抢活的冲突也少,商队能赚到钱,就不会在雇人方面吝啬,船只往来不绝,只有缺人的份儿,没有吃不上饭的道理,可现在呢?

孟戚收敛了面上的笑意,转而问:“那些带路钱,你要上缴多少?是遇到不懂行的外地商客,勒索得越多,自己能拿到钱就多上一些,否则就白跑一趟?我想,这个钱不会低,该不会是一次二十文?”

二十文就是锦水先生给何耗子的钱,为了价钱他们还对峙了好一阵子。

孟戚是随口猜的,看何耗子的表情,孟戚自己也觉得巧了。

“真是二十文?先生之前还说十文就行,看来抽走你们钱的人,胃口越来越大了。”孟戚若有所思,领路“赚”来的钱自然比撑船渡江、卸货来得快,还轻松得多。

难道何耗子是心里不痛快,不愿意拿这份钱,受这份盘剥?

——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像老船工说的,只要日子能过下去,谁愿意变动呢?谋生最重要,就算知道自己做的事不地道。

墨鲤以传音入密试探着问:“孟兄,莫非是他们帮派内部……”

“大夫与我所见略同。”

孟戚不等墨鲤回应,直接开口道:“看来贪婪的不止是官吏,还有你们的帮主。”

何耗子船桨都快拿不住了,看孟戚就跟看鬼似的。

青蛇帮快要烂透了,除了帮主,那些个长老舵主堂主遍身绫罗,出门就把粗布盖在外面。一个个虽然还是旧时面孔,却变成了老船工都认不出的模样。

最初因为自保聚成帮派,多年来争夺地盘蹿上连下,现在终于成了真正的地头蛇,别说同甘共苦了,直接就跟帮众变成了两类人。

一方继续顶风冒雨地在码头上讨生活,一方则是买田置宅,披貂裘饮美酒,蓄养伎子,整日里醉生梦死,不断地压榨手下的人缴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