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5页)

于是无双又上了暖轿。

魏王倒是没上来,这种供宫中高位妃嫔所坐的暖轿是单座,倒是可以带一个侍女,于是玲珑跟了上去。

冯喜挥了挥拂尘,暖轿被几个大力太监抬起。

“都给咱家抬稳当了,可别丢了咱家的脸。”

他的话看似风淡云轻,几个大力太监却心中有数,这是在警告他们,这差是他冯喜接的,出了什么差池,甭管他自己如何,反正他是饶不了弄出差池的人。

对于宫里的这些宫人们来说,他们怕陛下怕娘娘怕太后,但这种怕是隔着距离的,感触并不深刻。若论真正最怕的,还是跟他们一样,却管着他们的那些人。

冯喜为何能成为几千个太监的祖宗?真只是因为太和帝宠信他?

当然并不是,在冯喜还未到太和帝身边时,他已是几千个太监内侍里数一数二的,因为他不是打小侍候太和帝的,也就只有成为头部那几个人,太和帝才能看见他。

“他是半路跟着朕的,其实你防他也没错,不过他是个本事人,也是聪明人,用这种人你只要给他信任,他自然能把事帮你办得妥妥当当。其实就跟朝中用人是一样,若心中有君有国之人,偶尔耍耍小脾气小性子,你要纵容他们,有才之人哪有没脾气性格的?

“可心中无君无国,你哪怕用着他们,心里也要有酌量……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像朝堂上,有清的有浊的,也有不清不浊的,如何用怎么用,都讲究方法。说白了,为君者不过‘用人’二字……”

这些日子每次太和帝见到魏王,总会见针插缝给他讲用人之道,开始魏王也没多想,可随着次数多了,他的若有所思就从话上转移到了太和帝身体上。

只是太和帝向来康健,也未听说有任何病痛。

也是听说不了,太医院关于帝王的脉案都是保密封存的,每次给太和帝请平安脉的是太医院院正,那老头你想从他嘴里打听到一言半句的,恐怕是妄想。

“行吧,朕去看孩子,你自忙去,等会来接他们。”

……

太和帝去了偏殿,冯喜正在那陪着无双。

见陛下来了,无双忙站起来行礼。

太和帝道:“不用行礼,你还抱着孩子。”

顿了顿,他又道:“把孩子抱来给朕看看。”

见无双犹豫着要不要亲手抱上来,他指了指冯喜,冯喜忙把拂尘给了边上的小太监,伸手接过襁褓,嘴里一边道:“陛下真是为难老奴了,老奴何曾抱过这么小的奶娃,不过小皇孙这小身子倒是挺壮实的,真沉手啊……”

此时祚儿正醒着,两个黑眼珠圆溜溜的,又黑又亮,脸颊胖乎乎的,白白嫩嫩。其实他刚生下来时,可没有这么胖乎,当时就是因为小,才生得快,等生下来后,见风似的长,一天一个样儿。

今天出月子,昨儿无双突发奇想,让人找来秤,给他秤了秤。刚生下来时只有五斤多点,现在有十五斤,等于一个月长了十斤。

而这时的奶娃也听话,只要不饿不想拉,就不哭也不闹,可把太和帝高兴的,胡子都翘起来了,脸上遮不住的笑。

想去摸一摸吧,孩子的脸太嫩。

太和帝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去逗逗小胖脸,谁知手刚伸过去,就被奶娃一把攥住了手指头。

太和帝逗着笑道:“劲儿可真大!抓住皇祖父就不愿丢了?是不是知道皇祖父的好东西多,向祖父讨东西?”

奶娃子哪懂这是什么意思,但一旁内侍们纷纷说着好话,夸小皇孙如何如何聪明,如何如何勇武,殿中一片和乐之态。

后来太和帝也没把手指硬拿回来,而是从身上随便拽了个玉佩塞过去,才把手换回来。

“真是个小机灵!不给东西就是不让祖父走,可祖父还有很多朝务要忙。”

太和帝转身又道,“这孩子养得好!魏王妃有赏!我听魏王说,满月酒不打算办了,既然不想办那就不办了吧,不过也不要委屈了孩子,朕给他跟你的赏赐,明天就送到你们府上去。”

“谢父皇!”

……

太和帝走后,无双这才低头看孩子。

“这么小点点,就知道管人讨东西了,给娘看看,讨了什么好东西?”

正说着,魏王来了。

“怎么了?”魏王问。

无双把方才的事说了,魏王就着儿子的手去看,是一块玉佩。

能戴着太和帝身上的,自然没有不好的东西,玉质且不说,魏王知道这块玉佩父皇戴了很久了,没想到今天给了祚儿。

无双本想把玉佩拿走,谁知抽了一下,这小子就是不丢。

其实大人跟小孩子抢东西,怎可能抢不到手,只是不愿使劲儿,怕伤到孩子,就像方才太和帝,也不愿使劲怕伤了孩子,才会拿东西跟他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