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3/3页)

朝堂上哪个高官坐上如今的位置都不容易,不管功劳大小,都是为大梁立过功办过事的,今日吴丞相敢说旁人的功绩不算数,赵勤成就能说他这个丞相之位不该坐。

吴丞相面色僵硬:“赵大人,此事怎可混为一说?”

“怎不可混为一说?你们在场诸位,谁不是替大梁建功立业,才能位列朝堂。如果所有的功绩都能被两张嘴皮上下一合抹了,一人如此,人人都可如此。”

这时,也是武将出身,如今是兵部左侍郎的容岐出来说话了。

“吴大人此言确实不妥。文官不提,武将上阵杀敌,马革裹尸,若是建功无赏,寒了人心,以后谁还为大梁保卫疆土?”

他话音方落,又有数位武将出身的官员站出来附和。

他们都是靠着立功才能坐上如今的位置,赞同了吴渭中的,等于否认的自己。

赵勤成又连点数名文官的名字,来让他们说,有功该不该升官加爵。

吴丞相都被怼得哑然失语,谁又敢说不该?敢说不该,马上就有人怼回来让自己扒了官皮,反正立功不升官,你还做什么官?

这时,吴丞相身后一名官员没忍住站了出来。

“魏王本就是皇子,已经封王,又怎可按照普通朝臣惯例来论。”

赵勤成就等着这句话,“所以老夫方才说了,如果诸位大人觉得魏王不可为官,倒有一个位置足够弥补魏王这些年的功绩,就是不知诸位大人同不同意了?”

好吧,如今这形势也让之前围攻魏王一派看明白了,这本意根本不是枢密使的位置谁接替,而是冲着太子之位去的。

如果说太和帝的话是抛下了话引子,之后赵勤成的告老是演戏,他方才那一番话等于把所有人的路堵得只剩了两条。

是你们让魏王卸职交兵权的,现在要么是魏王卸职改升枢密使,要么回归他皇子原位,为了犒赏他为了大梁征战十年,太子之位当仁不让。

合则他们争了半天,就是给人铺路了?

如果早知道这样,他们也许不会这么急着让魏王卸职交兵权。

可千金难买早知道!

一时间,大殿上一片寂静,鸦雀无声。

这时,太和帝清了清嗓子出声了。

“朕觉得赵大人所言甚是有理,有功不封有功不赏,确实寒了人心。就不知诸位大人以为如何?这些年诸位爱卿一直让朕立太子,也是朕自觉龙体还成,总要多看几年,可此事确实为难啊,朕也不好寒了儿子的心。”

吴丞相站了出来:“臣请奏,升魏王为枢密院枢密使。”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附议。”

大殿上附议声一片,太和帝却眼中闪过一抹讥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