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4/5页)

不得不说,秦王今天运气真好,那么难遇的虎让他遇上一头。其实也不算是他遇上的,而是旁人追到虎的踪迹,告诉了他去打。

不过这也是他带着人打下的。

秦王正得意,突然就见身边人的眼神变了,回头看过去,就见魏王带着他的王妃共骑一匹马朝这里走来。

这是什么?

输了怕丢脸,另辟蹊径,哗众取宠,想让人转移注意力?

秦王嘴角挂着轻蔑的笑,道:“三弟,你这是做什么,就算输给哥哥,你也不用……”

秦王因为被魏王的马挡了视线,自然没看到后面,可他身边人看见了,见他还在说话,忙扯了扯他。

扯了没反应,又扯一扯。

“你拉本王做甚?”秦王顾不得奚落魏王,骂道。

“殿下,你看……”扯他的人小声道。

然后秦王就看到了。

.

一些热衷狩猎的王公大臣们,闲暇之余也议论过,虎和熊到底谁厉害。

有人说虎乃百兽之王,可有人说熊皮粗肉厚,老虎一口没咬动,熊一巴掌下去能把老虎拍碎了。

总之众所纷纭,谁也没见过熊虎斗,也不过嘴上说说。

可再没见过,这体格摆在那儿。

秦王所打的虎被放在一个竹排子上,就放在场中央,魏王所打的熊被马拖了过来,正好被人放在一旁。

放在一起对比是最直观的,大概是冬天猎物少,这老虎又被饿了半冬,虽然身形高大,却瘦骨嶙峋的,皮下面就是骨头。而旁边的熊就不一样了,那熊体格肥硕,身上都是厚厚的脂肪,这边一头能改那边两头。

关键不止一头,而是两头,另一头雌熊就比雄熊矮了半头,却是同样高大肥硕。

再看两者皮毛,那虎身上伤痕累累,要知道虎身上最值钱的当属虎皮,还有虎骨,如今眼见这虎皮是要不成了。这边的熊因为皮毛棕黑,看不清具体伤口在哪儿,但肉眼可见,皮毛并没有太多损毁。

孰高孰低,一眼可见。

秦王的脸色当即难看起来。

站在太和帝身边的工部尚书方绪抚了抚胡须道:“这熊历来有冬眠的习性,魏王殿下莫是寻到了熊窝?”

这话声音并不大,却是让场面顿时一静。

本来众人看着魏王惊叹的眼神,突然就变得闪烁起来。

“就知道会有人这么说!”立在魏王马后,一个侍卫打扮模样的人突然道。

话音未落,他招了招手,当即有两个护卫拖过来一个竹排,其上放着些碎石和树干树根。

王晰成指了指那些杂物道:“这熊甚是凶猛,属下等赶到时,现场一片狼藉,这些树干是熊爪拍碎的,熊爪上还有碎木屑,树干上爪痕应该能对上,这树根是被熊拔起的树上砍下来的,树体太大,便砍了树根回来作证,碎石也是选了留有爪痕的。若方大人还是不信,陛下可派人随属下等去原地查探,我家殿下还不屑弄这个虚假!”

方绪没料到这侍卫说话如此直接,竟点名道姓说他一人,面容有些僵硬。

人群里已经有人低声议论起来了。

有说方绪是秦王岳丈的,有说熊的习性,说哪怕熊处于冬眠,也不可能任人杀了不动弹,而冬眠的熊最是暴躁,一旦被惹醒就会撕碎眼前的一切。

这时突然有人道:“这不是熊,这是罴。”

罴虽是熊,但不是所有熊都能被称之为罴。

唐代柳河东《罴说》曾有云: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罴和熊最大的区别,就是罴比熊要大很多,可直立行走,又称人熊。遇人便人立而扑穷追不舍,掠豺狼而食,生性凶残。

“你们看它这后肢,比普通的熊要长粗,脖颈也比普通的熊要长。”那个说这熊是罴的老头,浑然不怕,围着那熊一边转一边啧啧道。

有人上前去看,看完道:“柳相所言甚是,下官瞧着,这也不像是熊,倒像是罴。”

于是纷纷有人上前去看,不管是真想看,还是捧这位柳相的场面,反正十分热闹,看完了俱是附和。

被人叫柳相的老头看完了那熊,转过头来看了看魏王。

此时魏王已经下马了,无双就站在他身边。

老头又去看太和帝道:“陛下,这虎本就不如罴,更何况是两头罴,实在难得一见,看来今日拔得头筹之人是毫无疑问了。”

“还有其他猎物,不止是两头熊。”

“这儿还有几头鹿。”好不容易在人群里把鹿赶过来的侍卫怯怯道。

“鹿?活的?”太和帝突然大笑,“好,很好,柳相都说了,看来今日拔得头筹之人毋庸置疑,当是魏王。”

一旁的人俱都高呼起‘魏王威武’。

非是这些禁军侍卫和内侍们故意讨好魏王,而是此乃旧例。每年冬狩首日,能拔得头筹之人,都会有如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