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让人庆幸不已的决定(第3/5页)

顾向恒没有去,江景瑜带着双胞胎去了。

随着顾向恒的职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少出席这类的聚会。

顾向喜先给他的朋友们介绍,神情得意:“这是我亲大嫂,就是制作火腿肠的厂长,你们吃的火腿肠,都是她厂里制作的。”

江景瑜微笑以对,“欢迎,大家不要客气,吃好了。”

她心里叹气。

他的升职并不是他们走了什么关系,只是顾向兴也没有隐瞒自己家里的情况,平时没少说他大哥、他大嫂,这样的光环在身上,他上面的人在有个位置空出来的时候优先就会考虑到他。

现在他的职位只是小小往上挪了一点,没什么,但要是之后再这样,德不配位,很容易出事。

她看着在陈莹怀里的小女婴,摸了摸她的小手:“想好给她取什么名字了吗?”

陈莹看着小女儿,柔和的笑了:“她姐姐叫天晴,她就叫天宁吧。”

江景瑜:“天宁,是个好名字。”

——

自从运动结束之后,下乡的知青就少了很多。

有些知青看到这样的情况,看到了回城的曙光,有些手中人脉广的,利用种种手段回去了,这一回去就不愿意再回来了。

抛下乡下的一切。

当然,现在还早,等到之后大规模回城了,那时候许多悲剧就要上演了。

上庄村这边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回去探亲了之后也会回来。

他们村里几乎每一个知青都有一份工作,谁叫他们都是知识青年,就算他们在城里上学的时候因为运动的关系没有认真学习,大部分的知青有小学毕业的水平还是没问题的,正常读写算术都可以,这就能做很多事了。

他们会下乡,就是因为在家里没有工作单位接收,他们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被迫下乡的。

来到这里有一份工作,每个月有自己的工资,这还不美吗?

他们的厂的产权是属于他们村集体的,不用受制于人。

自己花真金白银的把那些机器设备买到手或者租到手,这给了他们一定的自由,不用什么都听县里的指挥。

这就是自己当家作主的美妙之处了。

这些钱到了年底分红的时候很可观,虽然他们还会截留出相当一部分扩大生产,发工资等等,发到手的就让大家满意了。

这也是很多人没有去厂里工作,但同样不会太不平衡的原因。

他们有干活啊,工分也值钱的很!

这个金疙瘩就在他们村,属于他们集体,他们不着急。

不能每个月拿工资,年底分红也很美。

他们的厂房都扩建了几次了。

时间一踏进了一九七七年,顾向恒和江景瑜都提起了精神。

这一年就是恢复高考的日子,等到明年就是改革开放的时候了。

更有今年开门红,因为占据了广袤的市场,受大家喜爱,还拿到了广交会的名额。

这个名额不多,只有某一方面有优势的厂才能去,这本身就代表一种肯定。

只是有些厂占了名额,去了却每年抱了零蛋回来,这也让给名额的人不满意。

觉得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

好味厂身为一个积极拓展的厂,把火腿肠变成了一种潮流,规模也到了一个层次,就到了这个门槛,拿到了原本某个机械厂的名额。

可以前往春季广交会。

这其中顾向恒出了不少力。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广交会它就算是在十年运动期间也没有关闭,只是多了许多政治要求,他们能去,就是他们被看中的表现,同时也是他们大展光彩的时刻。

要是走出国门,他们的知名度会立刻上一个台阶。

被取消了名额的某个厂代表看江景瑜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虽然往年去没有拿到订单很丢脸,现在连名额都丢了,更丢脸。

江景瑜一点不心虚。

就算是不高兴也要承认他们现在的科技含量大部分是落后其他国家的。

外商要买机械设备,为什么不买更先进的呢?

而他们的火腿肠就不一样了。

这是美食。

对美食,人类很多时候是共通的。

而且他们制作也没有那么难。

不需要矿石,不需要精密的制作。

他们的产品是用肉和淀粉制作的。

肉离得近,他们村,还有附近的村都有养殖大量的肉。

淀粉就更简单了,又不是要求要用细粮制作。

除了要把产品推销出去,江景瑜也想要趁这个机会看看广交会的其他展品,了解一下外面的情况。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们要去参加春季广交会要准备很多东西,家里的情况就交给了赵建军他们两个。

双胞胎也是,如果有做不了决定的,就去找外婆他们。

江景瑜没有那么多时间顾及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