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2/3页)

云鬟不由念了一声佛,又道:“幸而不负二爷所托,也算是一件儿功德罢了。”

晓晴又送了茶进来,霍城吃了两口,眉飞色舞道:“禅师极为欢喜,同我说今日天晚,明日必亲自登门拜谢。”

又急急地问云鬟道:“典史,我竟糊涂了,为什么这圆能拼命来抢斋供,又为什么那枯井里的白鹅腹中,竟会藏珠?”

周天水也正瞪着双眼,滴溜溜地盼着她解释,又催说:“白鹅腹内藏珠又是如何?莫非是王羲之的白鹅显灵了么?如今霍捕头已经回来了,快些把你的’天意’告诉我们吧!”

云鬟见他两人着急,这才将事情的本原一一说来。

这戒珠寺的藏珠,因历代久远,且又价值不菲,不免有些宵小暗中窥探,更有些癖好此物的收藏家,知道乃是书圣之物,自然恨不得收为己有,因此在黑市之上,这珠子价值已逾千金。

只戒珠寺里也自有武僧守护,且至善禅师从不肯将这珠子轻易示人,只藏在自己禅房之中,因此要下手也是难的。

圆能虽是至善的徒弟,只是天生心术不正,受不住佛家清规戒律之苦,早有还俗享乐之意,只怕身无长物,无法在俗世安身。

因此竟留意上了这颗珠子,只因至善看的甚严,圆能几次欲动手,时机都不太对。

那日邱老先生歇息在房中,至善因事出门,圆能觑得这个机会,假借奉茶之名进入,将珠子擭去。

谁知才出门,就撞上至善回来,圆能心中大惊,知道接下来至善必然会严搜密查,他情急之下,便将珠子放进杯中。

果然至善发现珠子不翼而飞,立刻出门唤住圆能,让跟他一块儿往前去,圆能只假作无事,走到厨下之时,借口放茶杯,便拐进厨房。

此刻至善等在门口催促,圆能把茶杯放下,趁着转身之时,将珠子塞进旁边的斋供饽饽之中,掐破一点皮留了记号,只等脱身后再拿走。

谁知他们前脚走,后脚宋大就来将饽饽放进桶内,要运出去给那些施主家里分发。

宋大将出山门之时,寺僧已经接到禅师通知,让关闭寺门,只因宋大急着派送饽饽,何况又并无可疑,便将他身上检查了一遍,就放了他出去。

一直忙碌过后,圆能才知道此事,顿时又是惊心,又是胆寒。

只因这些素品,是为了佛诞节而用,一旦过了佛诞,或者散给街头之人,或者那施主家里自己吃用了……一旦如此,岂不是便会发现里头藏着的珠子?

偏偏因为丢失了佛珠,至善禅师一怒之下,便命关闭寺门,不许任何人出入,又命武僧巡逻密查。

因此圆能虽然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蚰蜒,却也毫无办法。

那一日徐志清陪着云鬟前来寺内,后来云鬟发现少了一只白鹅,众人都以为就如当初这戒珠寺的典故一样,白鹅身上必有蹊跷,多半是贼人将珠子藏在白鹅身上,趁着鹅群出去之时偷走了。

所以至善急的发慌,顿时便开了山门,让众人出外找寻白鹅。

岂不知,这一切都是圆能的计策。

其实,那白鹅原本并不是在寺外失踪的,而是在寺内。

因圆能出不去,而佛诞日渐渐逼近,如今又见至善请了人来,他急中生智,便趁着白鹅出入、人不留心之时,捉了一只白鹅掐死,假作是在外头被人偷去之意。

本来想自己向着至善点明白鹅少了一只,谁知竟给云鬟看了出来,而至善果然因此怀疑贼人在寺外、且已经得手。

圆能心底自暗暗得意,当下随着寺众出外,假借找寻白鹅,实际上把寺内发放斋供的名册取了,按照门户前往抢供品。

本来若时间长点儿,圆能也不至于用明抢这种鲁莽法子,只不过眼看佛诞日要过了,那斋供内的珠子随时随地都会被人发现,圆能狗急跳墙,也顾不得了,便假扮流浪汉,一路抢了过去。

谁知一来惊动了本地公差,竟尾随而来,追的他也几乎没有停歇之时,然而圆能处心积虑才偷出这珠子,自诩以后的身家性命都在上头,自然无法割舍,竟宁肯铤而走险。

霍城跟周天水听到这儿,周天水便忙问:“他既然对这珠子志在必得,又怎会阴差阳错错失了?”

云鬟道:“可不正是阴差阳错么?多半……是佛祖显灵罢了。”

霍城也问道:“珠子既然在斋供里,如何却又在白鹅肚子里?且还是……给他掐死了的那只?这岂不是圆能自己把到手的宝贝扔了,反往难处寻?”

云鬟笑道:“要不如何说冥冥中自有安排呢。”

那日圆能将珠子塞进饽饽里头,那宋大来取,宋大是个惯常吃酒的人,多半不知如何,失手将那饽饽跌落地上,正赶上那群白鹅经过,便抢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