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第2/4页)

魏刚与魏广跟魏延一样,皆是萧清朗的心腹之人,所以这会儿她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了。

“之前,我与王爷吩咐唐大人追查玄阳道人。可是到现在,都未曾有什么消息,不过我确信玄阳道人并没有死。”她说着,就取出手札,反倒自己记录着玄阳道人之事的那一页,说道,“我按着年纪跟玄阳道人心里侧写推断,此人该是密宗一案的余孽,而且当时他应该颇得肃王信任。另外,他精通鬼神之说,也懂得炼丹之术......这一点上,我怀疑他应该是出自金陵王家,也就是极有可能与王允同宗。”

魏刚在金陵混迹多年,本来就是在追溯密宗一案前后的事情,所以此时许楚提及金陵卫王允,他倒也并不陌生。

“王家在大周立朝之前,就是以巫术闻名金陵的。后来大周立朝,王家逐渐没落,可是在金陵百姓眼中,他还是代表着能通神的神使,至今在金陵一些老人口中,还流传着王家供养着真神的传说。直到大周圣祖、承宗皇帝还有先帝推崇佛教跟道教的修生养性之后,王家对金陵百姓的影响才渐渐消失。到先帝之时,也就唯有掌管着金陵卫的王允还算显赫风光。而当时,肃王为求子嗣,也的确多次到王家祭拜所谓的真神,只是当时朝廷上下只当是笑话罢了。”

“那为肃王做引导的所谓神使,是何人?”许楚蹙眉看向魏刚。

魏刚沉默一瞬,说道:“我并未查到内里情形。不过,当时王家除了王允这个嫡系子嗣之外,并未有同龄的男子可做神使。而当时,王允父母皆已不在,祖父体弱应该不足以支撑他完成整场祭祀......”

他说着,就从刚刚所坐的座位之下取出一个带血的包袱,说道:“另外,我翻查了四十年前王允上衙之时做的记录,发现但凡肃王去王家或是孙家之时,王允都没有上衙记录,或是告假或是外出公干......”

这话落下的时候,许楚就看到他手里已经拽出了几册有些破烂发酥的册子。而那册子的封面之上,还能清楚的看到“金陵卫上衙”五个大字。

待到许楚接过那册子之后,他又取了一张新誊写的纸页递过去,“这是我白日里回京之后,通过一些手段,自内廷得来的当初先帝监视肃王行踪的记录。”

许楚接过册子略作翻看,在其上发现有几处标识,果然与魏刚誊写下的时间十分吻合。

她对魏刚自内廷得来的这个并不感到奇怪,毕竟,魏刚跟随萧清朗多年,知道一些辛密手段并不稀奇。之前,她倒是忽略了这一点,不过就算想得起来,没有金陵卫上衙记录做对比,想来她也无法确定王允或许就是那所谓的神使。

“这般看来,王允极有可能就是那个时候与肃王一脉跟孙家有了牵连的。”

“不,实际上,王允与孙家早就相识。当初,王允的启蒙先生,恰是孙家老爷子。可以说,他实际上与孙家两位小姐,是青梅竹马的感情。只是到最后,孙老爷将长女许给了肃王嫡次子,另外其嫡次女入京选秀......”

“其实肃王等人被贬后,嫡子与孙子皆被刺杀,这样两边就没有结亲了。听孙管家说,当时肃王刚到金陵之时,心头悲痛稍缓之后,曾去过一趟孙家。这件事他印象十分深刻,虽然细节上有些模糊了,可是却笃定的很。”

“为何?”许楚眉宇紧皱,显然在思量着真假。

魏刚见她问道这里,也不卖关子,接着说道:“当时孙老太爷恰在挑选嫡传学生,而被挑选之人中,恰有一名年幼孩童格外伶俐,让肃王见之欢喜。所以肃王就卖脸,直接吩咐孙老太爷好生教导那名孩童。”

“也就是那次,孙家盛情款待后,肃王与一名婢女有了露水姻缘,继而有了如今的肃王。”

“好像是说,如今的肃王被领回孙家之前,一直在庄子上生活。而他被领会孙家之后,就由孙老太爷的得意弟子,也就是肃王指给老太爷所收的孩童容禀教导......”

“容禀......”许楚呢喃一声,当初在锦州城冒名官员一案中,曾多次出现一个被称作“容公”的人。而那人,也是她们断定的幕后之人,很可能就是如今假肃王背后的人。

许楚想到此处,一双长眉拢的越发的紧了。

当时,萧清朗根据章秀才等人所描绘的画像推测,那人应该常年在京城行事,所以穿着的皆是京城最流行的衣物服饰。可是后来萧清朗派人暗查,几乎将京城官场上的人都查遍了,都不曾出现符合容公特征的人。

他们还曾猜测,那容公,极有可能是世家中并不常在人前行走的公子。智慧超群,极有魄力跟心计。

可是如今看来,还真不是那般的。怪不得,他们遍查不到......

不过,她总觉得,这里面还有蹊跷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