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第3/3页)

谁不愿意自己被人看做年轻,姥姥伸手比了个“八”:“我老人家八十四咯。”

赵经理故作惊讶状:“那可真看不出来,您看着可太年轻了。”

范姥姥就更高兴了。

看房是标准流程,路过沙盘的时候也看了一眼,不过因为这会儿卖楼花的少,有现房看谁还会看楼花,这个楼盘的房子早就在封顶了,里面还有一些扫尾的工作,大概不到半年就能收房。

一进去小区就感觉格外不同。

绿化做的比周边小区要好,房子建筑比周边小区也漂亮,就连窗户都是大片的窗户,这种建筑风格在九十年代特别不常见。

这会儿的建筑还是老式建筑物,因为冬天要保暖的关系,窗户一般不会做太大。

但是这个楼盘做的是大窗户,赵经理尤其强调了:“双层的,保暖隔热都特别好,我们小区针对的客户也是高端客户,您瞧瞧对面的首建集团,他们来咱们这里买房,都是团购的呐,您再看看这小花园,到时候给您包起来,这些都不用您自己操心了。”

小区外面的空间本来是业主公用,但是一楼约定俗称是开发商送住户的,大概有十几平米一个小花园。

跟范晓娟说的不一样,楼底下是有地下层的,不过是车库,每个在这个小区买房的家庭,都送了一个车库,可见房子的建筑商,是非常有远见的。

这也是范晓娟格外看重这个小区的原因。

虽然说九十年代买车的人不多,但不要十年,满大街跑着的夏利、桑塔纳,就能多得吓死个人。

范姥姥格外满意,指着小院子说:“那我要一楼的房子,你们可都不许跟我抢。”

一楼才是这个小区的楼王。

六套房,售楼处也只肯给出三套一楼,三套二楼,几个挨在一起。

叫范姥姥看了也说好:“就这样吧,你们也不许争抢,咱们抽签决定。”

抽签这个提议很好。

范晓珍说:“抽哪都好。”楼上视野好很多,而且还有一个包进去的大阳台,反正奶奶的院子就在楼下,她老人家种花还能不让她这个孙女掐几朵不成?

范晓娟也说:“我现在这房子就有院子,所以我觉得抽哪都好。”

头一回过来的范晓龙都看傻了眼,这房子这么贵呢,十几万在农村可以盖好大好大的房子了。

范晓军也是第一次看见这么豪气的姥姥。

陈冰从不指望从范家能够继承家业,甚至她早就知道了范家这边就是京市农村的,这套房子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白得了一套房子谁不欢喜,陈冰也喜上眉梢,跟范晓军咬耳朵说:“姥姥可真是霸气啊。”

谁说不是呢?

赵经理这会儿才明白过来,这老人是给孙子孙女买房子,羡慕不已:“做您的孙子孙女可真幸福。”

看完房子就是去签合同。

这回被请进去大概是售楼中心VIP室的这么一个地方,有人端上来了小甜点,就连睡着了的小当当,都有一个专门躺着睡觉的推车。

签合同的时间有些久,主要是看看合同条款,有些开放商的合同是标准合同,另外还要补签一份补充合同。

补充合同里面规定了开发商必须按照什么标准给装修。

另外连赠送到手的小花园也要签进补充合同里面。

这回专门叫了陈冰跟范晓娟过来,也是因为她两是这里唯二两个经手过商品房的。

其他人,比如范晓珍几姐妹,对买房的事情完全摸不着头脑。

陈冰在单位也经常处理甲乙双方的合同,对商务条款再熟悉不过,看完合同都花了半小时时间,不懂不理解的地方也会跟赵经理交涉,主合同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就是补充合同出现了一些争议:

“赠送如果只是口头约定,关于花园的赠送,这些条款能否写进合同里面,否则以后会有因为合同带来的风险隐患。”

这下子连赵经理也有些为难。

这种赠送面积一向不会写进合同里的。

就算他想写进去,快些把房子卖出去,但是合同也要走商务部,商务部肯定不会同意这种合同。

双方一下子就僵持住了。

“这个我们也很为难,不过一楼的院子,我们连绿化都没做,到时候就是等到验房以后,给你们包进去的。”

确实有这样的规定,京市住建局会来验房。

政府部门验完房,才是交付环节。

一般开发商有赠送面积,要等到住建局验房结束以后,再偷偷的搭出去,而这种协议一般都是口头协议,不会出现在彼此的纸质合同里。

正当双方僵持之时,从外面闪过一道帅气的身影。

“范女士。”男人深沉的声音从后方传了过来:“是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