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今世(第3/5页)

至少,要等到姐姐再生出一个纯洁干净没有牵挂的孩子来,再讨论普贤奴的问题。

现在,就让他修一修今世吧。

阿姜不知道公孙佳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本来好好的上个香而已,但是跟乔大娘子聊完了之后就哭了。哭得很凶,不是抽抽的那种哭,公孙佳哭伤心处,直接吐了出来。早上才吃的东西一点没剩,全吐了。

阿姜大急!

公孙佳一把攥住了她的袖子:“我没事。”她又重复了一遍,“我没事。”

~~~~~~~~~~~~~

公孙佳打定了主意,执行起来也就很果决,连准备请江仙仙到家里做客的事情都暂缓了,先管余盛的学习问题。

一进二月,公孙佳就把虞清给请到了府里,余盛的父母和祖父也被请了来,正式过了一趟拜师礼。

干这个事公孙佳也没什么经验,无非是问了一下单良,一般人如果郑重一点会怎么办,然后就按照比较郑重的方式给办了。一般的权贵人家找个蒙师没她那么郑重,钱付够了,待遇差不多了,蒙师在府里比管事的地位也不高。

公孙佳却还是认真给办了,当天还把余家几个人也请了来,共同见证了虞清成为余盛的第一位正式的老师。

余泽特别的高兴,他与虞清没什么共同的话题,却对公孙佳有说不完的话:“我就知道!我就知道!烈侯家,说话总是算话的!总是算话的!”说着说着,流下泪来,“总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呜呜……这是烈侯家!这是烈侯家!呜呜……”

哭得一家子都伤心了起来。

公孙佳知道,自从父亲过世,所有之前依附于公孙昂的人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余泽当然也不例外,这不是一句“跟最强的人抱团”就能解决的。最强的是皇帝,你倒是抱呀!这世上有太多的人向皇帝奉上忠心了。

最先从低落的情绪里走出来的还是余泽,他这哭里还是带着高兴的。公孙佳说过的话都兑现了,余泽虽是个粗人,看人还是有几分准的,这虞清一看起来就是个刻板夫子。公孙佳说要给余盛找个刻板能压得住读书的人,她就把这个人捞了过来,余泽颇为放心。

走的时候余泽就更放心了——虞清从头到尾,一个穷酸文人,他都没喝醉!

余泽看虞清,是以一位地位不高不低的将军的眼睛看一个落魄文人的,他是俯视的。这个蒙师很自制,又有些自尊,能绷得住。余泽就很放心,既对孙子的未来放心,也对公孙佳的眼光放心。

他哭了一场痛快了,放心地走了,留下单良等人沉浸在伤感的情绪里好一阵儿没挣扎出来。等单良回过神儿来,在自己房里暗骂了余泽八百句才罢休。

正一正衣冠,单良拄着拐去寻公孙佳。

公孙佳已陪着钟秀娥去佛堂了。拜师当天,惯例是不讲什么很正式的功课的,由虞清简单给余盛讲一点内容,算作示范课,很有仪式感,也只有仪式感而已。虞清是打算明天上课的时候把这一部分内容再正式的、重复讲一遍的。

这一点功课讲完,钟秀娥被余泽一套哭引出来的伤感还没平复,直接跑去佛堂了。公孙佳也就陪着去了。

单良大概是唯二能在公孙家后院里走动的成年男子了,他“笃笃”地走到佛堂,发现里面智长正在讲故事。

智长平素不大讲故事的,只讲经,还是些因果报应的伪经。经过公孙佳前两天问什么前世今生,两位师太还是很敬业地开发了新的业务项目——讲故事。

讲故事比背经简单多了,就瞎编,反正普天下的神话都是瞎编的,你要问为什么跟之前听过的不一样,就说是不同地方的故事不一样。这里最大的是东王公,那里最大的就是玉皇大帝,反正都差不多。

哦,错了,她们是尼姑,最大的是佛祖,可佛也有过去、现在、未来之说,仨大老板呢!

就瞎编。

钟秀娥也没有什么宗教哲学素养,就混着听。今天听到了“孟婆汤”,喝了会忘掉前世重新投胎,忘了喝就……忘不掉。

单良面无表情地听了半晌,实在忍不住了,咳嗽一声:“夫人,有事要对药王讲。”

钟秀娥道:“哦,那你们说正事去吧。”

等公孙佳出来了,单良才说:“不是什么大事——您要摸京中官员的底细?”

公孙佳做了个手势,两人到了书房,宾主坐定,公孙佳才问:“先生这是从哪里听来的?”

“可有此事?”

“没有。”

单良道:“其实摸摸底也没什么不好。我们跟着烈侯的时候,都讲究一个知己知彼,多知道一些并不是坏事。”

公孙佳越发不明白了,不过单良说这些绝不是废话,她想了一下,笑了:“先生怎么知道我让阿荣去摸摸京里大概有多少穷官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