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2/4页)

子娆心头忽然闪过一副黄金面具,不知为何,竟想起那日宣军阵中见过的白衣人,这念头一闪而过,说道:“如今之势,先生以为如何?”

叔孙亦道:“末将有个建议想同公主商量,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子娆抬眸相询,“什么?但说无妨。”

叔孙亦略加斟酌,迎着

她的目光,缓缓道出二字,“弃城。”子娆不由一惊,却见他眼中射出沉稳犀利的光芒,“我们虽一时无法击退宣军,但若安排得当,全军撤退并非难事,眼前形势下,玉渊城陷落怕是迟早之事,既然如此,不如弃卒保車,以退为进,从玉渊全线撤军,任宣军攻取十三连城,拉长战线。”叔孙亦见子娆没有说话,停了一停,方继续道:“如此一来,首先可以解决我们的军需,而姬沧连番攻城交战,兵马损耗必将十分巨大,只要我们沿途坚壁清野,再暗中控制住沩江水路,宣军很快便会逐步吃力。待到他们深入王域,我们便可设法断其粮道,使之不战自乱,那时战况将会有很大的转机。”

一席话毕,屋中一片寂静,唯有月光穿云斜照长案,洒上玄衣幽袂,映衬纤指如玉。子娆指尖轻轻叩动,似是在思考叔孙亦的建议,片刻之后,她站起身来,走向后方高悬的军事图,抬头久久凝视,最后开口道:“先生所言是顺势应时的良策,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如今宣军兵力数倍于我,粮草充足,士气高昂,与之硬拼几无胜算。”

叔孙亦道:“公主日前设计诱敌,已是大灭敌军威势,我方将士人人信心倍增。”

子娆置之一笑,“但是强弱悬殊,这情况却无法改变。”

叔孙亦沉声道:“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不若暂避以俟良机。”

子娆转过身来,玄袖一扬,燃起两盏明灯,背后军事图霍然明亮,现出王域山川河流,城池重镇。她深吸一口气,说道:“先生精通兵法,足智多谋,无怪王兄一直对你另眼相看。但兵法亦云,兵贵胜不贵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若依此计,十三连城必如少陵关外的城池一样,惨遭宣军屠戮,沦为人间地狱。王师全身而退,却任百姓流离,敌军肆虐,如此何以面对王域子民?”

叔孙亦叹了口气,却不言语。子娆徐徐道:“先生此时心中定是怪我妇人之仁,但这次出征之前,我便已立下重誓,王域,包括九夷故国任何一寸土地,任何一个臣民,我都绝不会任之沦落敌手。王族誓言,从来说到做到,此便为我族之所以为九域之共主,天下之尊。”

叔孙亦眼中掠过轻微的诧异,听她话语柔魅悦耳,其中之意却甚决绝,虽仍想劝说她放弃十三连城从长计议,但眼前这位九公主毕竟不同于王后且兰,对她虽然敬服,却也并非全无顾忌,话到嘴边,到底停住。叔孙亦垂眸沉思,最终道:“公主既然已有决断,末将谨遵吩咐。那现在我们唯有一条路可走,便是劫粮。”

叔孙亦为人缜密,此前心中早已反复思

量,想过任何一种突破困境的方法,当下将另一提议说了出来,“如今各处要道被封,我们想要从王域运送军粮显然已不可行,合璧与玉渊相隔不足百里,目前乃是宣军囤粮之地,据斛律遥衣得到的消息,数日后宣军又将有一批粮草到达,正是由柔然族负责押送,我们可以趁机动手,有柔然族暗中为应,则胜算颇大。”

“柔然族。”子娆记起当日在楚都子昊亲自出手收服柔然,令万俟勃言献出幽灵石归附帝都。自她取回后风国冰蓝晶,穆国紫晶石之后,九转玲珑石已有七道重归王族,唯有那血玲珑仍在宣王身上,而金凤石在岄息死后,想必也已落入了婠夫人之手。她虽不曾听子昊提过取回九转灵石的最终用意,但直觉上这九道灵石所隐藏的秘密必然至关重要,甚至牵扯到他的生死。或许他早已有备无患,他向来将凡事都料算得当,所以亡岄息,杀歧师,并无丝毫顾虑,只对这九转灵石格外留意。思及此处,子娆凤眸微光一亮,叔孙亦见她唇角淡淡飘过一丝笑意,正不明了,那笑痕已逝,子娆扬眸道:“若依先生之计,我们可以自苍雪长岭暗取合璧,无需出动大军,只派精英好手前去便可。倘若劫粮成功,自然甚好,即便不能,也先毁了宣军粮仓,乱其阵脚。”

叔孙亦仰望军事图,点头道:“末将想到的也正是苍雪长岭,此处纵穿越峡,与关外雪原相临,若有意外,后有退路,甚至可据险而守,此次行动,便请让末将带人前去。”

他如此说,一是因行动是自己提出,便于指挥实施,二是表明先前弃城之议并非贪生怕死,子娆心中明了,微微一笑道:“先生还请镇守玉渊,这次行动由冥衣楼负责即可,说起暗度陈仓,军中诸将仍是稍逊冥衣楼三分,而且倘若有失,冥衣楼应变也要灵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