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十二章(第3/5页)

那医女恭敬答道:“是,此花原本生在南域,名为阿芙蓉,当年六族朝贡带入帝都,先帝因其盈夜盛放,花色绝艳,而更名子夜韶华,赐种重华宫,听说《大周经》中亦曾有此花入药的记载,效果甚是奇特。”

子昊点了点头,跟着抬眼向朱廊尽头看去,正见苏陵与叔孙亦两人一并前来。且兰知道二人这么早求见,定有要事,向侧微微挥手,那医女带着众人敛袂退步,依次而去。

自昭公离朝之后,苏陵以昔王身份兼领中枢要职,此时惯穿的水色蓝衫依例换做聚云纹紫锦朝服,风流文雅更添三分贵气,只显得气度卓然,温文沉练,但却丝毫不因权位之重而令人觉有压迫,不改谦谦君子之风。叔孙亦则着朱缘紧袖单袍,配以透雕金簪束冠,外罩缠丝软甲,一身儒将装束,眼底隐约的红丝表明他可能又是一夜未眠,但目光仍旧予人沉着智慧的感觉。

待到近前,苏陵先对且兰颔首施礼,跟着低声禀道:“主上,昨夜接到加急奏报,昭公日前在归国途中病重辞世,灵柩已由统军禁卫护送,还归昭国。”

且兰闻言微惊,“昭公……唉,昭公已年过古稀,一直抱病未愈,没想竟这么快……”

“拟旨以国礼厚葬,着其长子继承封国,荫封余下二子,不必入帝都谢恩。”

子昊眼中掠过一丝极深的波动,仿佛渊海底处暗流急涌而过,旋即消沉,换作淡淡话语。长夜最后一抹星辰的痕迹隐隐泯灭于天光尽头,日月更迭,交替无声。

“臣会妥善安排,请主上宽心。”苏陵抬头答应,再道,“漠北来人想见主上一面,不知主上意下如何?”

子昊修眸轻轻一挑,稍加思量,举步前行,“见见也好,带人来琅轩吧。”

“是。”苏陵略一点头,先行告退。叔孙亦则陪东帝二人往琅轩而去,边走边道:“这几日据斥候传回的情报,姬沧回师后调兵沁水边城,以酷烈手段镇压叛乱余党,当众斩杀七百余人,包括当年侥幸得存,宣国大王子九岁的遗腹子姬原及其母冉妃,将此二人极刑碎尸。依照主上吩咐,此前漠北、赤陵分舵除一十三名暗部精英外,已全部撤离沁水,潜入七城,昨日传来消息,姬沧开始在刑卫、高阙等地调集兵力,总数接近二十万众,其中多以步卒、车兵为主,至少配备驰车三千余驷,革车千乘,乃是攻守兼备的精锐重兵,但赤焰军最为核心的主力骑兵尚驻军支崤,暂未有所异动。”

用兵之法,察情为先,战而不知敌情者,必失先机。是以王师专门设有先机营,抽调六军最为忠心精干的战士,配合冥衣楼渗透各国的势力收集情报,每时每刻,都会有各路信息送入由叔孙亦直接掌管的先机营,再由其甄别汇总,上报东帝,所以每天清晨第一个来重华宫的人必定是叔孙亦,风雨无阻,几乎已成惯例。

子昊道:“赤焰军骑兵乃是姬沧纵横北疆的依恃,这时自要养精蓄锐,刑卫之外,七城尚有何动向?”

叔孙亦对军情了然于胸,当即不假思索地道:“姬沧在刑卫据兵,西跨厌次,东收仇池,下一步便会推进到丹昼,七城可说尽数落入他手,唯有扶川因据沫水之险尚算保持独立,但实际也已成为宣军战备之地。不过奇怪的是,除去七城,姬沧未从原属后风国领地调动分毫粮草辎重,以至军备速度大大减缓。”

子昊淡淡道:“在楚国大乱之前,自在堂主白姝儿与姬沧暗定密约,以后风十城换取皇非败局,楚国既亡,依约这十座城池已经属于穆国。”

此事是通过子娆密函传回,叔孙亦与且兰皆是首次听闻,前者蹙眉道:“自在堂白姝儿,是她与宣国合作,挑拨离间,令穆国兵不血刃,坐收渔人之利,这个女人可算不简单。”

子昊负手缓行,向来平静的声音底处冰流隐现,“她的确很聪明,聪明而且有用,所以到宣国开战的这段时间足够她在穆国笼络人心,助夜玄殇登上王位。”

叔孙亦与且兰对视一眼,不约而同感觉到他话语冷冷,竟是透过无痕的杀机。且兰柔声道:“现在我们所余的时间大概不足二十日,依照宣军目前的布置,沩江水路将会成为此战的关键,穆国军队的动向不容忽视。若夜玄殇无法登上王位,太子御必与姬沧联盟,势将对帝都造成不可估量的威胁。”

叔孙亦点头表示赞同,却一抬眼,不知何时,身边已尽是重重碧色,烟岚远近,如晕如染,四周薄雾寂静环绕,疏林潇潇,只见千叶落舞,微光深处一静一动,透出莫以言说的生机。

叔孙亦尚是第一次进入琅轩禁地,一时被这静谧的气氛所慑,却同时感觉到面前二人安然自若的脚步,一袭青衫,一抹白衣,仿佛是划过幽深翠色的涟漪,本自一体,不觉分毫突兀。在东帝身旁,且兰身上似乎有种别样沉宁的气息,白衣飘逸只见清明平静,就像阳光下冬日晴雪折射出净敛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