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3页)

一看就是特别有经验了。段璃璃他们交了钱,把修罗它们寄存在兽棚,徒步进了城。

城门口内外的人太多了,小栓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人,眼睛都看花了。

段璃璃也有点眼晕,她在大苍山里清静惯了,突然陷入国庆黄金周旅游景点的人流中,头晕!

“别走散了!”胡祥赶紧拉着小栓。

好容易穿过人流,首先得去订商位。

三个人去了县城中心广场,就在县公所前而,挺开阔的一片地方。平时据说能阅个兵、砍个头什么的,丰收节就围起来,做为中心区域的商业区。

这个商业区是只为商号们准备的,完全就是一个展销会的性质,已经很多年了,成交过很多笔生意,所以商位费稳稳的。

5两是最低价格,在边边角角的地方。

段璃璃当即拍板,要了个15两的位置,比较靠中心区域。

太贵了,连胡祥这个专门负责经手银钱的人都肉痛了。段璃璃反而无所谓:“有投入才能有产出。”

胡祥重重地点了点头,下定决心这次大集一定要好好干,多联系一些渠道商家,一定要把璃璃家的名号打出去。

交了钱拿了商位号牌,便可以去免费写一张店铺名称。纸很大,可以贴在商位上,让别人一眼看见店名和来处。

像他们,就是“乌桐镇·璃璃家杂货”。

负责写字的人提了一根好粗的大毛笔,问:“贵店名号?从何处来?”

一边说着一边蘸墨就准备写。胡祥却拦住了他:“我们想用自己的纸。”

那人说:“行。”

段璃璃悄悄给胡祥竖个大拇指,取出了一卷纸给那个人。纸一展开,那人就抽了口气。

这纸未裁,整卷的,铺开来,淡淡米色中又许多树枝的暗纹,隐隐有种枝叶摇曳之感。更有星星点点的珠光交错闪烁。

“哎呀,真的要用这个吗?”那人有点紧张,“我还没用过这么好的纸呢!”

有点怕写坏了。

“没事,放心写。”段璃璃说,“乌桐镇来的,璃璃家杂货。”

名有点怪,那人心想,静气凝神,提笔写下了“乌桐镇·璃璃家杂货”几个大字。

可能因为纸好,就不像前几个那样那么对付,这几个字发挥得特别好!写字人自己左看右看,也很满意。

吹干了,拿给他们:“到商位上,让杂役给贴上。找对号啊,贴错了重写要付钱的!”

三个人拿着大纸,对着号牌找到了自家的商位。

商位是一个个木棚子。那些木头都包浆了,油亮亮的,一看就用了很多年。都是卯榫结构的,可拆可装。大概年年都要在这里用一回。

空间挺大的,三而是桌子,一而是背板。那个纸就是要贴在背板上。

胡祥喊来了提着浆糊桶的杂役,塞给他几文钱,杂役笑着揣起来,往背板上刷浆糊就刷得均匀,那纸贴上去也贴得很平整。

杂役还赞叹:“真好看!”

那纸在阳光下,点点珠光闪烁,远远看见就特别吸引人。

段璃璃和胡祥看了看,这位置算是个路口,而且很靠中心,怪不得这么贵。

两个人对这个位置都很满意。

“接下来干嘛?”段璃璃问。她已经看到有些商号已经在往商位里抬一箱箱的货物了。刚才走动间还听见那些伙计说今晚谁看着东西。看来还要安排人在这里值夜,以防丢货。

但他们不用。他们的东西都在段璃璃这里,随时往外拿。

“就等明天了。”胡祥说,“现在没什么事了。”

段璃璃高兴起来:“走,逛街去!”

城中心地带没有城门口那么挤了,但人也挺多的,就特别有人气,特别热闹那种感觉。真的有“城市”的感觉了。

一对比,乌桐镇真是个清静的小镇。

大集明天才正式开始,城里已经像开了集。那些背着箩筐的小老百姓才不会等到明天才开张。找个墙根底下一蹲,油布铺开,自己带的农货、皮货、草药、手工艺品往上一摆,就开始卖了。

有些会吆喝,有些一看就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就干看着,连吆喝都不会。

段璃璃三个人一路瞎逛,三个人都是第一次来县城。段璃璃还好,胡祥两个人真是眼睛都不够看了。

胡祥此时才觉得:“我真是个乡巴佬。”

这一次,很多以前只是听说的东西,终于也都亲眼看到了。

段璃璃直乐:“多来几次,就不是乡巴佬了,现在可是胡掌柜了!”

胡祥吐出一口气,暗暗握了拳,对段璃璃重重一点头。

三个人在城里吃吃喝喝逛了一整天。

段璃璃是看好吃好玩的,看到喜欢的就买。甚至在一个农民的地摊上一口气买了他所有的根雕。

那些根雕都很简单,并不精致,大多是顺着天然的造型添了几刀,也没有刷油上漆。因为沉,那人也就背了十几个进城,估计是附近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