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七夕节(第3/4页)

与钱庄相对应,他手里还有几支四通八达的商队,这些人既能运送水路物资,也能帮着他打听各处的情报。

早在一年前他底下的人深入蛮族,捣进了人家的老穴。

蛮军也好,南昌王也罢,所有物资皆要从他眼皮子底下过,他们以为瞒天过海,不想早落在他五指山中。

“我打算切断他们的商路,借着风向烧山,以势逼,以利诱,收复这只蛮军,南昌王想用他们来消耗我,正好,我也打算用蛮军来打他。如今这两军对垒的架势,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慕月笙详细道来自己对蛮族的布置,听得柳如贵和崔棣热血沸腾,

“原来国公爷早有成算,如此甚好。”

“那国公爷遣下官去滇南,可有应对的法子?”

“依旧是用对付朵甘汗王那一套,以土司分而划之....”

慕月笙靠在圈椅上扶着下颌微微苦笑,原先他打算亲自去滇南,现在他改了主意。

身后有人挂记着他,他便有了牵绊。

朝中大臣繁多,他也没必要事必躬亲,鸿胪寺卿柳如贵能将朵甘汗廷的事料理清楚,趁势带着王者之师南下滇贵,定势如破竹。

慕月笙将山川地理图铺开,将入滇的路线一一画明,每一处用什么法子,皆说的明白。慕月笙说完从案下掏出一圣旨,

“这是陛下的秘旨,准许柳大人便宜行事,你们一行悄悄前往滇南,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柳如贵郑重接过,“下官领命。”

“局势既是如此紧张,那下官这就与崔大人、胡大人南下。”柳如贵是个急脾气,转身吩咐侍从去备船只马匹,却被慕月笙笑着拦住,

“倒不急于一时,先休息一晚,明日再出发吧。”

“也好。”

慕月笙目光这才落在崔棣身上,“柳大人,我还有几句话要与崔大人说,可否....”

“我懂,我懂,我这就走。”柳如贵笑呵呵施了一礼转身出了主帐。

待他离开,慕月笙朝崔棣行了晚辈礼,“崔世叔。”

一声世叔可没把崔棣吓坏,当初慕月笙做崔家女婿时都没这般客气。

他连忙让开半个身子,不受他的礼,“国公爷有何事,还请吩咐。”

慕月笙一再提拔他,崔棣心里感激,可感激归感激,却没办法与他亲近。

慕月笙见他疏离不由苦笑,“崔世叔,沁儿人在金陵,我见过她,她很好。”

崔棣闻言神色稍缓,想起这个侄女,他哭笑不得,不声不响弄出个书院,还扬了名。

“谢国公爷看顾她,她孤身在外,我确实不太放心。”

“我安排了人在她身边,您放心,只是有一事想请您示下。”

崔棣愣神,什么事值得慕月笙对他用“请示”二字?

慕月笙将他的疑惑收在眼底,朝他再拜,“待我平乱回京,我想再娶她过门。”

崔棣怔怔望着慕月笙,半晌不语,崔沁无父无母,他算是崔沁的长辈,慕月笙这意思是跟他求婚?

比上一回郑重多了。

换做是头一回,崔棣一定拒绝,现在不同以往,崔沁和离之身,又已经嫁过他,满朝谁敢娶慕月笙的女人,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崔沁孤独终老。

此外,和离后还对崔沁这般好,可见是上了心,以后只会更加珍惜沁儿,知根知底的,比嫁旁人要好。

“我倒是乐意的,只是你问过沁儿了吗?”

慕月笙缓缓一笑,语气恭敬道,“您放心,我定会让她允下。”

这是胸有成竹的意思。

崔棣便知二人定是在金陵之间发生了什么,让崔沁改变了态度。

他乐见其成。

“我明白你的心意,我回京会替她准备。”不再用敬语,该端着的时候就得端着,崔棣心里有数。

慕月笙松了一口气,再恭敬拜下,含笑道,“谢谢您成全。”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欠她的,他会一点点补回来。

转眼到了七月初七,七夕佳节。

金陵城变丝毫没影响百姓的热忱。

早几日秦淮河两岸便扎满了花灯,各色画舫载着五颜六色的河灯聚在夫子庙前方,庙前的广场上也扎了三座彩楼,皆有数丈来高,人满为患,昼夜不歇。

云碧清早领着两个小丫头在院子里扎花灯,就连刘二和陈七也被喊来打下手,一人拿着斧头削竹条,一个坐在锦杌上扎竹灯,云碧将做花灯的绢纱给剪好,侧眼去瞧崔沁,见崔沁脸上瞧不出半点兴致,只能想法子寻点事给她做,遂捧着绢纱来到她跟前,

“姑娘,您给画个画吧。”

崔沁坐在廊芜下圈椅里没动,裙摆静静铺在脚下,微风拂过她的眉眼,伴着身后红廊绿瓦,如一幅庭院深深美人画。

去年这一日发生的事,历历在目。

转眼一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