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请以才取士(第3/6页)

姚圣不吱声了,反正萧宁总有许多理由,每一个理由道来,总有她的道理。

“那事情就这么商量着了,禀于陛下后,便以推行。”萧宁一看其他人都没什么意见,最是不认同的人就是姚圣,现在姚圣不都同意了吗?

“那谁是继水公和铁公二人?”明鉴可没有忘记这一条,连忙询问萧宁。

“你们可以举荐。”萧宁和萧谌就算心里已然有数,还是不急于公布答案。再说了,这个答案就算要公布,也该由萧谌,绝不是萧宁。

明鉴挑了挑眉头,其实这君臣关系,哪怕有些事大家心里都有数,只要各自不说出来,就得要猜。

身为皇帝,储君,若说连这补位丞相的人是何人都不知道,这皇帝和储君怕是也快当到头了。

萧宁不说,自有她不说的理由,让他们举荐,心中认为有合适人选的人,自然还是要举荐的。

“另外,从无类书院而来的人,所有人员须经过考核才能任命,任何人都不例外。”萧宁又提了一句醒。这个事情已然同萧谌商量过。现在只要下头的人配合行事,此事便可完成。

明鉴一愣地问起,“先前也是考。”

“这一次考来有些不同,一应题目我们商量再定下。若是此事可推行,便可成制,一应取才皆按此推行。”萧宁算是说得客气,毕竟科举取才,这是中华几千年总结出来的,有什么不可行的?

不过是为了留那么一点点的后路。萧宁不曾将话说得太满,以免引起无端猜测。

一众人都用打量的目光落在萧宁身上,似在无声询问,这又是什么新政?

就算是,难道就要如实答了?

别开玩笑了,萧宁要是说出往后以科举取士,只怕瞬间就要炸了祸。

还是一步一步地来,不急于一时。

“既然殿下有意开科举士,不如昭示天下,请天下有心出仕又有才之人前来参加。”顾义轻声地补了一句,他是为了长远考虑,读书识字的人又不只是无类书院而已,倒是可以考虑一视同仁地推行以试取士。

萧宁装作微微一愣,天地良心,她真没有这个打算。

可显然,就算她没有,也有人就此事想到好处,总不好只盯着眼前,更应该盯着未来,以后。

顾义的提议一出来,萧宁询问地扫过其他人,“诸位以为呢?”

孔鸿一直没有作声,这一回倒是开口了,“并无不可。”

站在孔鸿的立场,科举以取士,也是考的真才识学,先前萧宁已然推行,只是都未成规模的,并没有大肆张扬,以令天下皆从。

可是,从前的察举制,亦或是以家世举士,都对寒门并不友善,虽然也是因为寒门之中并无多少有真才识学,又有本事的人,但那并不是可以任由世族垄断朝廷,以令寒门无出头之机的理由。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断不可能任由一家一族把持朝廷,令整个世道变得没有希望。

改,萧宁并没有要全面改,而是一步一步,不断地试探,唯有合适的时机,萧宁才会推行下一步,这很好!

“那就不是小事了。”以无类书院参加考试,成绩优越者可任命为朝廷命官,这只是萧宁名下书院弄出来的事,有先例在,人不多,自然不会有人觉得有何不妥。

可是,一但昭告天下,让天下有意出仕者都来参加,意义就不同了。

“须与陛下奉议。”孔鸿当然明白,立刻顺萧宁的话道来。

那就不多言了,去见萧谌吧。

萧谌正和程永宜说着话,听说萧宁领政事堂诸公前来,似有要事,那自不必再说,让人进来。程永宜准备退去,萧谌抬手道:“不必了。”

“陛下。”萧宁为首,众人一道都与萧谌作一揖,萧谌道:“这是有要事?”

明鉴口齿伶俐地将方才萧宁所说之事,一五一十道来,萧谌一眼扫过萧宁道:“先前也有过这样的事,但是,以令天下皆试,如今是时候了?”

“是不是时候,总要试试才知道。”谁又敢保证什么事绝对可行?萧宁的意思自然就是要试一试,试过了才知道究竟可行或是不可行。

萧谌想了想,最终道:“好,那就试一试。你们草拟诏书,昭告天下,以令天下饱学之士入长安参加考试,若是考过了,考好了,可为官。”

内容便是如此,一众人先前已然和萧宁争执辩论过,争即争,意思大部分统一,也就不必再重申。

“定为何时?”考试的时间也得想想,须得定个统一的时间,这才好让各地学子赶来,不至于不知时间就让人早早赶来,那不是让人白等?

萧谌的视线落在萧宁身上,无声地询问,这个问题萧宁定然想好了。

“以春夏两季最宜。”这大冷的天考试,那是要冻死个人,萧宁觉得后世高考的时间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