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紫虚洞照(第3/4页)

说着,便要和阮慈通个名姓,阮慈因问道,“绿绮姐姐,我看中央洲高修,多数互相称个单字,这是本地的习惯么?”

绿绮微微一怔,旋又笑道,“是了,南株洲好像没什么魔门大宗,是以你不知道,这修士的本名不轻易告诉别人的,中央洲修士开脉之后,要学的第一咒便是净口灵咒,护持本名。是我忘了,你还未开脉,家里怕也不像是我们本地豪门,早为你设过灵咒,这段时日,你可不要和别人通姓道名,否则恐有不测。”

正说着,二人已穿过云雾,踏过玉桥,到了一处阔朗亭台跟前,绿绮笑道,“这是掌门一脉日常会客的七星小筑,此地灵气极为丰盛,我借慈小姐光,领略一二,可抵几日苦修,慈小姐快进去罢,过几天我自来看你。”

阮慈平日是不开眼识的,此时被绿绮提醒,方才用心看去,果见此地灵气蒸腾,甚至凝为荷间细露,不禁也是暗暗赞叹,拾阶叩门而入,却并非原本想的是个庭院,而是长道漫漫、风雷隐隐,别有天地,要比从外头所见阔大了许多。

长道无人,阮慈信步行去,却怎么也走不到尽头,她也不知到底是有人又要考校她的心志,还是这长道本就蕴藏了什么妙法在内,横竖她如今可以数日不眠不休,体力也是用之不竭,便悠闲走着,走了数个时辰,方才见到玉道尽头隐隐有光,两个小童在远处迎候,将她带到一座大殿之前,殿前设了蒲团,两个小童给她送来三炷清香,便又退到一边。

阮慈在天舟上也看过典籍,知道上清门的规矩,双手持香,心念一动,那香头无火自燃,阮慈便持香跪了下去,冲大殿拜了九拜,垂头举着清香,只等殿中叫起。

她已知道大约掌门有意要将她称量一番,此时心无杂念,殿中寂然久久,阮慈也并不恼怒,只是平静跪候,也不知过了多久,香灰嗦嗦,全都落在膝前,殿中方传来一声‘进来吧’。

阮慈走进殿内,又拜了一拜,仰首望去,只见掌门端坐于一朵墨玉莲花之中,身穿道袍,手持一柄青色拂尘,搭在臂弯之中,只能隐隐看到长相,乃是个清俊少年,思及王盼盼说过‘大多数修士筑基之后便不再衰老’,便知道他筑基极早,是以不论度过多少年月,都还是少年人的模样。

掌门亦垂首望她,两人眼神相触,掌门无喜无怒,将拂尘一挥,阮慈只觉得头顶发簪摇摇欲动,似乎要往外飞出,连忙持心稳住,和那牵动之力相抗。

发簪摇动了一会儿,终是抵不过她的心意,重又稳固下来,掌门微微颔首,问道,“你叫什么?”

“弟子阮慈,见过掌门。”

自阮慈拜入上清门以来,众长辈对她都颇为不错,陈均虽然接触甚少,但灵兽肉脯、宝药凉糕,却是从未断过投喂,琳姬、绿绮,还有那无名老丈,不是给她送这个,就是引她看那个,总是亲切温和,但掌门却不假辞色、颇多怠慢,似乎对她很是不喜,阮慈说了名讳,宝座上又是一片寂然,如此反复再三,她心中不禁颇为纳罕,不过耐性还有,掌门不说话,她便也陪着干耗,横竖掌门的时间总是要比她宝贵许多,阮慈是绝对不亏的。

过了半炷香时分,掌门拂尘一动,那两名童子过来将阮慈扶出大殿,阮慈行到门口,忽然生出感应,不由回头望了宝座一眼,却见掌门也正望着她的背影,这一眼事发突然,双方都似乎有些不备,掌门眼中的探究,被阮慈看个正着,阮慈心中倒也并不得意,先自省这一眼是否忘形,又回头匆匆地随着童子出去了。

殿中一时寂然无声,过了一会,掌门拂尘一挥,陈均身形,在一侧浮现,对掌门说道,“师叔,不料剑使得剑不到十年,便将青剑炼化至此,阮氏二女,都颇为可观。”

掌门神色要比刚才暖和了许多,启唇道,“此信不假?她真用几个月便炼化了青剑?”

“确是如此,不敢欺瞒。”陈均道,“不过弟子也实在没有想到,她还未曾开脉,便已能驾驭青剑,敌住师叔的御剑诀,如此看来,此女筑基之后,已有了行走洲陆的资格。”

掌门点头道,“谢徒所挑之人,的确不是凡辈。青剑极是爱她,联系如此牢固,有二分是她天资过人,还有八分是青剑钟爱。”

他是上清门之首,眼力自然较陈均高远良多,只是上清门人都叫谢燕还谢孽,掌门却犹以‘徒’称之,陈均垂下头去,不敢接话。掌门看他一眼,又道,“你冷眼看她如何?”

这一问,竟和陈均对琳姬之问一模一样,陈均心头一跳,当着掌门的面,不敢妄加猜度,急忙将自己对阮慈的看法毫无保留地转述出来,“……此女外柔内刚,又有一股狠劲,为常人不及,按弟子看,对她宜宽勿严,更不好打磨太过,否则恐生不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