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2/6页)

虽无灵气,但胜在乖巧听话。

盛凌云挺满意的,她愣是走出了女王的步伐,身后跟着的三个侄儿,分分钟沦落成了陪衬。瞧着竟不像是长辈带着晚辈迎接贵客,而像是太后娘娘出行,跟着几个畏手畏脚的小太监们。

给她加个背景音乐,要么是《乱世巨星》,要么就是《姐就是女王》……

还真别说,她这副气场确实把俞九震住了。

俞九当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位表姑姑,可先前几次,这位都是以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风格出现的,尽管举手投足是有一种疏离感,但这也很正常的,毕竟俞家虽然是盛家老太太的娘家,但俞九却是这次来到省城后,才跟盛家几人见面的。

有疏离感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她一副上阵迎战的气场。

意识到盛家仿佛过于紧张了,俞九正想帮着开口缓和一下气氛,却见已经走到跟前的盛凌云冲他们露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

这要是赵桂枝在场的话,就会帮着纠正了。

那不是和善,而是核善。

俞九完全不知道这些内情,只是在盛凌云的笑容下,心里的一颗大石头落了地。他觉得可能只是自己想太多了,盛家是生意人家,那做生意的不得求个和气生财?

“盛家主,这位就是镇国公府的甄三少爷。”

他又扭头对身畔的人说:“甄三少爷,这位就是我昨个儿跟您提起的盛家家主。”

镇国公府姓甄,这一点盛凌云是知晓的。又或者说,这是她从原主的记忆里就知晓的事儿,毕竟是家主,可以说她从原主身上继承而来的记忆,估计是家里其他人好几个掐一起的总和。为此,当初刚穿越是,她足足病了一个多月,断断续续的发着高烧,差点儿就挺不过来了。

因为记忆这玩意儿,平常不用的时候,是丢在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的,直到俞九昨个儿将消息通过盛锦娘递给了她后,她才仿佛突然解锁了关于镇国公府的一切消息。

其实也不算特别多,毕竟盛家跟镇国公府的档次差距太大太大了,但她知道确实要比赵闰土费劲巴拉打听来的消息要详细得多。

比如说,镇国公府的封号乍一听十分得不错,镇守一方,属于相当妥帖的封号。但实则,先帝爷当初就是随口这么一取,估摸着用的心思就跟赵奶奶给孙子取小名儿差不多。

他们姓甄,所以先帝爷就赐封为镇国公。

还有一家姓容,于是就成了荣国公,不知道曹老先生会不会骂他。另一家姓柳的,便是留国公;一个姓陆的,则叫鲁国公,弄得人家解释姓氏时都透着脑壳壳疼。

反正就是这么个取名方式,只差没把敷衍写在脸上了。

镇国公府身为武将世家,能做到这个位置上,那自然是满门忠烈。换句话说,那就是用人命换来的军功。

现如今的镇国公府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了,事实上已经是过了两代的,如今是第三代。第一代在赐封之前就已经战死沙场,因此属于追封的。第二代才算是真正的国公爷,可惜在多年前就已战死沙场。

而如今的第三代镇国公,却并非上一代的子嗣,而是他的嫡亲弟弟。因为那位从小就跟着父亲征战沙场,哪怕山河已定,也一直镇守边疆。虽说早早的娶了妻,但因为常年分隔两地,因此直到战死都不曾有子嗣。

当时还是先帝在世时,得知爱将力战而死,深受感动的同时,特赐亲笔书写的“满门忠烈”牌匾,又允许其嫡亲弟弟不降爵世袭。

于是,便有了如今这位镇国公。

那位也是个武将,只是跟父兄不同,他并未真正的上过战场,而是一直在京城以及京畿重地当驻军将领。他的子嗣缘倒是不错,跟嫡妻生养了三子一女,还有庶出儿女若干,愣是在这些年里,让府上人丁兴旺。

而今来盛家拜访的,其实不算是他最小的儿子,只能说是最小的嫡子。他的小儿子去年才刚出生。

根据盛凌云从原身处得到的消息来看,镇国公府并不是那种仗势欺人的人家。

事实上,甄家长子十三岁就进入了军营,早些年就被其父送去了边疆,据说至今已有十数年未曾归家;次子自幼聪慧,本来国公府是可以让子嗣免试入国子监的,但镇国公宁可让儿子自己去考,也绝不给他特权,当然最终甄家次子是考上了国子监,据说还名列前茅。

其他的庶子虽没有嫡出的那两个来得出息,但也没听说过有闯祸的行为。女儿们也多是娴静温柔,没有才女之名,多半都是到了年岁就配婚,并且都是找的门当户对的人家。

独独只有这个嫡幼子,端的是离谱至极。

盛凌云想不通这是什么情况,她本人也看过红楼梦,但宝玉其实不算离谱,他最多也就是揩油吃胭脂,再胡闹也是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况且,宝玉被宠坏还能说是因为他长兄早逝,作为他那一房唯一的嫡子,受宠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