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3/4页)

几人又商量了一阵子,最终算是敲定了这个方案。

又因为二郎和三郎明个儿就要回镇上了,好在他们只需要在晚间之前到就可以了,后天才正式上课。

因此,最后商量决定,第二天由二郎带着赵桂枝,以及虎头、扁担一起去邻村的村学,跟先生商量这事儿。

及至大家都散去洗漱时,薛氏才红着眼睛感谢了赵桂枝:“弟妹,谢谢你为我家虎头操的这份心,我这个当娘的,就盼着他能学好。不求他有出息,可困在这乡间地头有什么好的?再能耐的庄稼把式,也斗不过老天爷。好年景吃得饱饭,遇到差的年景怎么办?看天吃饭,终究不是个事儿。”

“大嫂,你还怀着身子呢,且放宽心。虎头年岁小,贪吃贪玩才是正常的,咱们当大人的,可以好好教,耐心的教。”

赵桂枝也只能这么说了,不然呢?说她压根就不怕上学,还是说她想趁机躲懒?

乡下地头的女人都是很勤快的,没有哪个是光做饭就混过去的。眼下江母忍着她,一方面是因为她做饭好吃,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她是个新媳妇。

也不是她不想干活,实在是像打猪草、下地种田、挑水等等活儿,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

还不如重回学堂呢!

安抚好了薛氏后,赵桂枝心情轻松的去休息了。

然而,她忘了一件事儿。

上学是要早起的,倒不是村学那边有多早,而是得算上路途的时间。

于是,第二天她是一脸懵圈的被二郎拽起来的。

直到去大房那头接了扁担,一行四人走上了去石坪村的路,赵桂枝还是处于半睡半醒之间。

二郎满脸的无奈:“你这样,回头怎么送他们去上学?”

“会习惯的。”赵桂枝耷拉着脑袋,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她总不能说,上辈子念高中时,她每天都是四点半就起床的。起来先背书,再吃早饭,然后去学校早读。因为脑子不聪明,她为了能上大学,高中三年吃尽了苦头,晚睡早起那是常态。

放在现在,就算早起是无法避免的,但至少她可以选择早点儿睡觉。

等走到石坪村时,赵桂枝是彻底清醒了。

此时,天光也已经大亮了。

石坪村的村口没有什么大树,路看起来也非常得狭窄,进村的道路是一条只允许一人通过的小径,周围也十分得荒凉。

“这里……”赵桂枝看着扁担蹦蹦跶跶的走在最前面,虎头虽然蔫头蔫脑的,但也紧跟在扁担后面,她就知道地方肯定没错,再说二郎小时候也是在这里念书的,没道理会走错。

可这里未免也太荒凉了吧?

二郎看出了她的疑惑,解释道:“这里其实不算村口,应该是村尾吧。石坪村比咱们大坳子村要大上很多,真正的村口是在另外一个方向。走这条路是因为方便,绕道的话时间更长。”

这下,赵桂枝就明白了。

村子嘛,又不是古代的城池,其实没有具体的界限的。像大坳子村,也能从其他方向进村。只是她去石磨村的话,从村口走是最方便的,顺着河就能到。

“这里就是村学了。”

在二郎的指点下,赵桂枝终于看到了所谓的村学。

就是这个村学,长得太像江家了。

最前面是个挺大的院坝,应该比江家还要大一些,几乎赶得上大伯家了。然后就是一溜儿的三间堂屋,东西屋各两间。

除了没有灶屋和柴房,别的几乎跟江家一般无二。

赵桂枝沉默了一瞬:“他们家没有灶屋?”

“灶屋本来就是胡乱搭的,好多年前就塌了。不过不用担心,西屋那边有个简单的土灶,先生懒得再搭屋子,反正家里也没什么人,就用了西屋。紧挨着的另一间西屋是柴房,也充作杂物间。”

二郎简单的介绍了一番,看的出来他对这里很是熟悉。

三间堂屋,除了正中的那间外,其余两间都是学生上课的地方。别看村学只有一位先生,但其实还是分课堂的,按照学生的程度分为两个班级。

而两间东屋则是老先生和他孙子的住处。

另外,他们家已经很多年没有养鸡养猪了,因此后院搭了一排茅房,用草帘子隔开。虽然也不能说特别方便,但比起一般的人家,起码茅房的数量多。

接下来,二郎就去找了老先生商量事儿,至始至终,赵桂枝都没吭声,因此没这个必要。

老先生几乎没作任何犹豫,就答应了这事儿。

当然,要求也不是没有,除了江家主动提出的,由学生带米粮或者其他饭菜让赵桂枝帮忙做外,他也要求赵桂枝能帮忙解决他们爷孙俩的饭食。

大概的时间表就是,早饭不用管,上午跟着虎头那个班级上课。正好那个班是前半个上午讲课,后半个上午复习。赵桂枝不用复习,可以直接去灶屋忙活。下午也是如此,提前去灶屋帮他们爷孙俩热好饭菜,就可以带着虎头和扁担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