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被父母再三舍弃的次子(3)(第2/4页)

丽娘听了,又把明庭拉出来骂了一顿。

二娃不跑,老大怎么会受这样的苦!

“天杀的二娃,不得好死!”丽娘边哭边咒骂明庭。

“别哭,哭瞎了眼睛以后怎么做绣活。”房新仁安慰妻子。

“他一个小娃子,跑出去也活下去。要么被拐子卖了,要么当小乞丐。总之,没爹娘的孩子想在京城混下去,比登天都难。二娃指不定在什么地方吃苦呢!”

房新仁的话,多少起到了一定的安慰作用,丽娘很快就不哭了。

她不能哭,得留着一双好眼睛多做绣活,赚钱存钱,以后去找华哥儿。

被他们惦记着的房启华现在对爹娘恨得要死,他在经历了人生最痛苦最羞耻的事情后,又差点儿伤口感染病死过去。

最后,凭着对爹娘的这股子恨意,才支撑着房启华坚持了下来。

本来房启华想举报,可他说话还没恢复,依旧结巴得厉害,而且也没地方告。

房新仁只能忍着,等着。

相比之下,明庭的小日子过得舒服多了。

杂耍班在他的指点下,学了几门绝活,每日的收入很不错。

除去房租,交给地头蛇的保护费,以及吃穿这些开支,挣得比往年多很多,所以大家天天乐呵呵的。

而且,有明庭本身的运气加持,杂耍班这回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事,连戴老板都说明庭是贵人。

杂耍班租的地方就在房新仁他们不远。

平时他们一大群人去街头卖艺,呼啦啦从房家门口路过,明庭也会看到在外面玩的汪修远和房启明。

房新仁在酒楼做账,早去晚回,没时间管教孩子。

丽娘天天在绣架前从早坐到晚,也没法管他们。

男主虽然遭遇了变故懂事了很多,可到底只有7岁。他现在和房启明天天跟着周边的小孩子们到处撒欢,连之前学的都忘了。

有好几次路过,明庭看到汪修远身上脏兮兮的,蹲地上玩泥巴,这形象跟原世界饱读诗书,文采斐然的男主差距有点儿大。

可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一点儿都没错。

没了钱,房家捉襟见肘,也不能像原世界那样锦衣玉食。

不过,房新仁当账房,丽娘当绣娘,两人的收入怎么都比普通老百姓要好一些。

因为房启明馋肉,他们偏爱小儿子,也会隔三差五地烧一回肉。

只是吃肉的时候,房启明跋扈的很,完全不会跟汪修远谦让。

别看孩子年纪小,可心里门儿清。

大哥不在,房启明知道他才是爹娘亲生的,所以筷子扒拉肉到自己碗里,还给房新仁和丽娘挑,嘴甜地说爹爹娘亲辛苦了。

就他这领地保护意识,直接将汪修远隔绝在了一家人之外。

房新仁也夹肉给汪修远,丽娘却只给小儿子夹菜。

自从得知长子要进宫当太监,丽娘除了恨逃走的明庭,心里对汪修远也是有怨恨的。

丈夫要报恩,拿她的儿子当替身。若是房启华直接死了,或者流放,丽娘不会像现在这样难过。

可偏偏房启华被净身,还要当太监……

一想到儿子受的苦原本是汪修远该承受的,她对这个孩子喜欢不起来。

小孩子都敏感,能敏锐地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喜恶。

平时房新仁在家的时间少,回来已经天黑了,汪修远和丽娘、房启明在一起的时间更多。

房新仁不在,丽娘不管吃饭还是做什么,直截了当地偏向房启明。大儿子是没指望了,小儿子就成了丽娘的心肝肉。

房启明感受到娘亲对自己的偏爱,在汪修远面前也变得强势起来,言行举止中多把汪修远当成在他们家寄人篱下的小可怜。

好几次房启明欺负汪修远,丽娘都看到了,可她什么都没说,并不拦着。

汪修远倒是想跟房新仁告状,可他也知道房家对自己有恩,而且他的的确确要依靠房家夫妻,所以每次话到嘴边他又咽了下去。

房新仁又不是傻子,怎么会看不出小公子受了委屈。

见他忍下去,没有告状,房新仁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插手孩子们的事情。

房新仁心里说不怨是假的,长子的遭遇和现在的处境,让他从报恩的信念中清醒过来。

有好几次他内心都在后悔,要是没有把长子送出去,是不是现在他们一家团圆,早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开始新生活了?

所以即便知道丽娘偏心,儿子欺负恩人的公子,房新仁依旧当做没看见,结果倒叫房启明越发嚣张。

奉天经常把房家发生的事情当成笑话讲给明庭听。

“反派在的时候,他们一致对外,针对反派。这回我不当反派,也没见他们多和睦啊!”

明庭摇摇头。

要是房新仁真的能做到把汪修远当成恩人之子善待他,明庭还真心佩服这样的忠义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