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3页)

“还送啥?我自己会开车,你把车借我用半天,我回村接我妈,把她送到县医院我就回来。”唐新岚笑了笑,没把自己心里那点打算说出口。

要推动红泥沟灾后重建,单靠县里不是说不行,但县里最多也只能保障老百姓能有一笔重新建房的补贴,再想办法把乡里的基础设施给尽快恢复起来,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那么多户人家。可唐新岚想的,却是灾后当地老百姓要靠什么活下去。

今天回看航拍视频的时候,她心里其实就已经在想这件事了。

这次特大山洪,不但冲垮了红泥沟全乡的房屋、桥梁、公路,也把老百姓赖以生存的耕地、山林都给冲垮了,也就是说,最起码接下来两三年以内,红泥沟的乡亲们想把自家耕地重新恢复到原样,会非常的艰难!这期间的生活又该怎么办?靠补贴吗?县里能给他们争取到多少补贴?

不过,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做,怎么做,她打算去一趟县医院,找陈新平支支招。

“吃完饭再去!你现在出发,路上不得饿死?”孙今妍看了一眼唐新岚的脸色,实在不放心让她自己开车去县里,打算等吃完饭,找祁盛借个司机送她过去。

一天一夜没好好休息了,这已经够的上疲劳驾驶了。

她这么一说,唐新岚的肚子也咕噜咕噜叫了起来,昨晚在山上担惊受怕了一整夜,早上仓促啃了几片压缩饼干就下山了,忙到现在就喝了点矿泉水,正好安置点这边也快开饭了,唐新岚索性顺着孙今妍的话留了下来。

双弯镇这个新造的大礼堂她还是第一次来呢,这几年省里重视农村文化,给符合条件的乡镇都拨款建设了这样的大礼堂,丰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不过他们双弯镇运气不好,这大礼堂刚造好还没用两次呢,就遇上了新冠疫情爆发,别说开大礼堂给老百姓搞活动了,如今镇上连广场舞都不许跳了。

没想到他们双弯镇的大礼堂,建成后反倒是先给红泥沟乡用上了……

此时,大礼堂里面的地上,桌椅板凳全部给堆到了中间,简单搭了个可以挡住视线的隔断,两边空地上都铺着铺盖,男女各一边,娃娃都跟着妈妈睡,暂时也只能这样了,正式安顿下来,还要等县里把移动板房给拉来装好,才能按户分到单独的临时安置房去。

礼堂外面是一个广场,之前都是镇上的大妈们跳广场舞的,现在两边各搭起了一排大红色的防雨棚,柴油桶改造的临时灶台上,一口口大锅还冒着热气,大厨们戴着口罩,汗流浃背地在里面做菜,雇来帮忙的阿姨们帮着把做好的菜盛到不锈钢盆子里,然后端到一边。

旁边,镇上召集来的志愿者也戴着口罩,正在帮忙把做好的饭菜依次盛到饭盒里,现在依然是疫情防控期间,肯定是不能让这些人围着大桌子吃饭的,索性都打成盒饭,按人头发放下去。

中午,红泥沟的老百姓每个人都分到了两个饭盒外加一瓶矿泉水,一个苹果,农村人饭量都不小,所以盛饭的时候都是单独拿一个饭盒,盛了满满一盒米饭,剩下一个饭盒里,装了土豆烧鸡、洋葱炒猪肝、青椒肉末炒酸笋和番茄炒蛋,怕菜不够吃,每人还单发了一袋子榨菜和两根火腿肠。

“嗐!怎么做这么多菜?随便熬个绿豆稀饭再蒸点馒头就好了呀。”红泥沟的老人家揭开盒饭,忍不住摇头叹息,“这回咱们可欠了人家双弯镇的大人情咯!”

“太婆您这话讲错啦!这伙食费可不是咱们双弯镇出的,是县里拨的款呢。”来帮忙的双弯镇志愿者听到老人家这么说,忙跟她解释这个安置点并不是她们镇上出的钱,是县里临时拨专款给镇里,镇里再找人帮忙安顿好红泥沟这些受灾群众的一日三餐和其他生活所需。

“那也是你们陈书记人好!对了,陈书记跟唐村长到医院了么?医生怎么说?”提到救命恩人,老太太连饭也顾不得吃了,抓住志愿者就要打听恩人的伤势。

“奶奶您放心,我爸和陈书记已经到医院啦,陈书记还特意打电话回来,叮嘱我们一定要照顾好你们呢。”唐新岚见打饭的队伍都开始拥堵了,忙走过去帮忙把老人家搀到一边。

“那就好!那你一定跟陈书记说,叫他好好养病,咱们在这里有吃有住的,一分钱不要花,叫他别惦记着啦。”

唐新岚在安置点匆匆吃了一份盒饭,祁盛叫了救援队一个小伙子帮忙开车,先送她回家接上唐妈,再一起去县医院。

父女俩一天一夜没回来,唐妈在家里已经急的不行了,手机也打不通,后来洪水下来了,上唐村又忙着扛沙袋堵洪水,唐妈眼看着闺女承包那一百多亩野菜差点被淹,一时间倒也顾不得担心了,一直忙到中午,才接到闺女报平安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