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回忆(二更)(第2/3页)

“一会儿让如云来书房找我。”他转身就走,青衫俊逸,少年清隽。

但李如云并没有去书房找肖文轩。

她在肖文轩和宋青婵之间纠结片刻,最终还是决定带着宋青婵去永春巷里找了吴燕卿。

肖文轩来李家找她,无非就是读书写字,这种事情什么时候都能去做。可吴燕卿是真的等不了那么久了。

永春巷偏远又破败,乘着马车过去,也花了半个时辰。

到的时候,日头已经大不如前,只是热烘烘紧闷着,岐安府上下像是个蒸笼一样。

李如云单独领着宋青婵去了巷子里,紧挨着的几户人家锅碗瓢盆的声音在巷中叮当作响。破败的墙垣上露出几许绿意,将永春巷的破落里,添上了几分生机。

“铛——铛——铛——”

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三声钟响,紧接着,巷子里显得更热闹起来,几个小豆丁般大的孩子从一扇门里蜂拥出来,呼啦啦在巷子里横冲直撞。

跑在前面的小姑娘看到宋青婵和李如云,明朗笑着在两个人面前停下来,笑嘻嘻奶声奶气喊了一声:“如云姐姐!今天承修哥哥又教了我们五个字,嘿嘿。”

李如云好像也放下了身上的架子,揉了揉小姑娘的脑袋,夸赞了几句。

身后跟着的小豆丁们,也一个一个跑过来想要夸奖。

巷子里有人喊了一声“二丫,还不回来择菜!”,孩子们才一哄而散,宋青婵才抬起头看去,看到不远处的门口,站着一个修长而挺拔的男子。

男子眉目冷淡,狭长眼眸里铺满暗色,他看向两个人时,方才有了轻微的波动。

李如云凑到宋青婵的耳边,低声说:“那是吴先生收养的孩子,叫做赵承修,他性子不好,有些冷淡,你莫要见怪。”

宋青婵淡淡点了下头,跟在李如云身后走过去。

她又忍不住回头,看一身粗衣的小豆丁们,兴致高昂和家里人说着今天学了些什么东西。

这样贫寒的人家,要不是有吴先生这样的存在,怎么样都是读不上书的。

宋青婵心里有些触动,回头和赵承修打了个照面,少年清瘦的身形外,套着一件浆洗发白的青衫,他薄唇绷着,冷淡问了句:“她是谁?”

问的是宋青婵。

李如云解释道:“这是宋姑娘,我正托她替先生找人。”

赵承修辩不清楚神色嗯了声,推门转身进入。身后小院干净宽敞,几个破旧的书桌和板凳,堆在了院子里面。

赵承修不发一语的开始收拾小豆丁们留下的残局,李如云走过去问道:“先生今日身子怎么样了?”

“尚可。”他惜字如金,吐出两字。应当是知晓李如云的打算,眼神朝着吴燕卿的房间瞥了眼,“若要说话,尽快。”

李如云应了声,带着宋青婵去了吴燕卿的房中。

如今的吴燕卿不过是四十岁,可躺在病床上,气息弱的像是垂垂老也的老人。李如云唤了一声先生,吴燕卿耷拉着的没精打采的眼皮,终于抬起,露出和蔼的笑容。

但眼底,浑浊一片,根本什么都看不见。

李如云寒暄两句,替老师掖好被角,这样热的天里,她的手指却冰凉一片。

李如云心头微沉,还是含笑对吴燕卿说:“先生,这位宋姑娘是我的好友,或许能找到您要等的人,您能和她说说话,我不打扰你们,我去外头帮承修收拾。”

吴燕卿点点头,目送着李如云离开房间。

床榻床帘轻轻摆动,宋青婵漾着嘴角和眼眸里的温柔,轻缓在床边坐下,“吴先生,我姓宋。”

吴燕卿点头,倦声道:“宋姑娘。”

屋里药味浓郁,充斥鼻息,一瞬间的怔忡,让宋青婵依稀回到了宋老爹重病的那段时日。

要是周朔不曾出现,她的世界或许会变得一片黑暗。

她紧了紧搭在膝盖上的小手,脸上不显,还温柔说着话:“李五姑娘听说先生有一夙愿,在等一人,那人在十九年前,曾在虎威军中投效,她特地托我来寻找此人。只是其中的线索太少,先生能否将事情的原委,都同我说说?”

吴燕卿无力的闭上眼,沉默了许久,似乎是在考虑,是否要把事情告诉宋青婵。

宋青婵知道她的顾虑,“先生,无论是五姑娘还是外面的赵公子,他们都想为您了结这一桩夙愿,即便是没有寻到,那也问心无愧。要是不去做,他们心里,永远都迈不过这一道坎儿。”

外面那两个如此。

宋青婵也是如此。

她向来不喜欢欠人情,李如云既然帮了她,她也会去还这一桩人情。

闻言,吴燕卿才睁开眼,她双目已经看不见,只能依稀辨别出光源处坐了个女子,她无神看了很久,才出声:“姑娘说的在理。”

她说了下去:“我等的那个人,名叫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