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迎战【二更】(第2/3页)

虽然自古以来就有成语“纸上谈兵”,说得就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毫无实战经验,带兵不懂变通,只知道用兵书上的知识指挥打仗,最终全面兵败的故事。

但结合五千年历史来看,思齐还是觉得多读兵书是没坏处的,尤其是这些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将士们,遇上突发事件后,多知道一个历史上的战争案例,就能多想一种解决的可能。

只会纸上谈兵的还是没有做到读书的集大成者,没有完全的融会贯通。

带兵打仗上阵杀敌绝不是小事,别的不说,起码要先将《三十六计》读透为好。

参观完军事学校后,思齐转头,对一直跟着自己的甄述道:“从明儿开始,你不必再随侍我左右。如今学校缺人,没个像样的教员,你自幼博学,饱读兵书,给那些将士们授课之事还要多拜托你。”

甄述蹙眉道:“当初离开邺城之时,我答应过黎王,一定要好保护好王主……”

思齐轻轻叹了口气,道:“你保护好了这座城,就是在保护我。”

甄述见思齐最近都在翻阅乌桓的资料,知道如今城中可能情势并不算好,不由对她担心道:“现在……已经很危险了,是吗?”

思齐轻轻点了点头。

“好,我去。”甄述道,“但是褚白必须留在你的身边保护你。”

思齐笑道:“好,我们两个一定形影不离。”

周不疑倒是没有失约,一路跟着思齐西行来到了成平。

安顿好了甄述后,思齐又问周不疑去了哪里。

长史道,周不疑自抵达城中后便去了周柯那里,此刻应该还在那里叙旧。

思齐便前去了周柯的住处,发现周不疑果然在这里。

两人刚用过了夕食,正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一见到思齐后便双双停下来话头,过来同她问安。

思齐道了句“不必多礼”,同两人一起坐了下来。

周柯对着思齐说起,他还有一个幼弟周贺,年纪和周不疑差不多大,也是自幼喜欢机关术,不爱读书,从小就跟乡里的孩童很不一样,家里人也觉得是个偏才,不能为官为将出人头地,也不大重视。

周贺现如今已经十五岁了,再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便写信过来,想着要投奔周柯。

有新的人才愿意投怀送抱,思齐自然一百个欢迎。

周柯眼看天色不早,对周不疑道:“我还有事跟王主谈,你一路奔波而来,先自己房中歇上一歇,有空咱们再聊。”

周不疑离开后,周柯才同思齐说起了正事。

曹军所用的投石车他也跟着做了两辆,因为没有见过对方的图纸,所以成品难免会不一样,但是功效一定不差。

前几日得空,他又把思齐的袖箭做了一番改良,威力比从前也只增不减想,希望王主时时带在身边,保护好自身安全。

思齐接过袖箭,笑着道了声“多谢”。

提起袖箭,思齐想起来,从前蒙古铁骑平亚欧大陆,在马身上和弓箭武器上也都做了文章,据说那是的蒙古军有一种很厉害的弓弩,叫做双曲复合弓,力道极大,人力所不能敌,甚至能够贯穿铠甲。

想到这里,思齐对着周柯吩咐道:“马身上也要下点功夫,不能光人身上穿着铠甲,而忽略了马儿。还有,这投石机的原理和装置可以改良一番后,也可以应用在弓弩上,制成伤害力度更大的投掷弓箭的装置,穿透力也非人力可比。”

周柯眼睛一亮,似乎已经想到了什么:“多谢翁主指点。”

思齐道:“这次北方乌桓有异动,成平也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还要劳你辛苦一些,尽快将这一切事情准备妥当才好。”

周柯应了声“是”,又道:“我听说您让陈太守准备了很多的硝石、木炭和硫磺,难道也是为了制作武器吗?”

火药在如今这个时代就已经算是先进性武器,配合做成火炮、火药和火雷,都有些很大的杀伤力。

思齐之前只让陈兴准备了材料而没有落实下来的原因,是因为火药太过危险且不易保存,生产和储存都可能伴随着某些危险。

但就现如今的情况而言,似乎也不能再继续等下去了。

思齐道:“这些东西的确可以制成一种很厉害的武器。陈郡守擅长识人,明天你和他一起选好工匠后,就当场同他们签下生死状,坚决不准泄露其中制作机密,更不准偷偷带出去,制造过程中禁止一切明火和粉尘。”

周柯郑重地应了下来。

可能因为太过劳累的关系,思齐从周柯那里回到自己住处,倒头便睡下了。

依着陈兴的安排,思齐起了个大早,匆匆用过朝食后,便在众人的陪同之下,前往西郊大营检阅军队。

此时的成平军和思齐八岁那年见到的成平军已完全是两幅样子,说是天壤之别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