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不疑(第2/3页)

甄述是甄宓的幼弟,而曹丕和原配妻子已经闹得势同水火。

曹丕还没有儿子,而曹操看重曹丕,一直有想让他继承自己基业的心思……

综上所述,这位甄夫人前途无量,甄小公子和甄家自然也是前途无量了。

看思齐一直没有表态,刘赟忍不住殷切地问思齐:“阿瑛以为如何?”

思齐陷入了沉思。

陈兴如今手上有钱有粮,又得了翁主选拔将士入学读书的授意,便又在官学遥遥相对处建造了一所军校。

两百年前正是甄家的鼎盛时期,甄家先祖甄邯于汉平帝年间拜封承阳侯,后至承新公,其子甄丰拜少傅,封广阳侯,后来几代家主也均在朝廷当中担任要职。

在那段时间里,甄家迅速崛起,完成了原始积累并留下了大量的传家藏书。

从和甄述的聊天当中可知,甄家如今虽比从前没落了,但底子还在,他家中藏书颇丰,从小兵书读得实在不少,在袁家的这几年也曾读过大量的兵书,并对袁家这几次作战当中的经验和教训颇为熟识,算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型人才。

其实相比于让甄述成为自己卫士长,思齐更希望他能够成为自己封地官学的军事学院的授课先生,将兵法书上的知识一一拆解讲给那些从前没机会念书的将士们听。

这样既能够实现甄述的个人价值,又能稍稍缓解一下陈兴的人才招纳的压力。

甄述毕竟是她救下来的人,如今一直在华佗家中住着也不是个事儿,想到这里,思齐还是暂且对着刘赟应了下来,先给他一个卫士长的职位,日后再安排其他的任务,正如华佗为成平郡医令又可以兼职授课先生一般,两边并不冲突。

想到这里,思齐对着刘赟的提议应了下来:“明天让人拟任职文书,我用印后,就让他上任罢。”

思齐用印后的任职文书很快就送到了甄述那里。

甄述看着那份文书,心中涌起一种不知名的滋味。

想起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也不得不感叹,他和成平翁主之间的事情是在是一波三折,也算是难得的缘分。

思齐是汉室正统,为她做事也是支持汉室复兴,也算实现了自己自小的愿望。

她救了自己,又给自己安排了想要的武职,当初说自己要报答她的救命之恩,为了她不避汤火什么事都做并不是虚话,只要她不抛弃他,他愿意信守承诺,一辈子效忠于她,尽自己所能守卫她。

= =

接到文书的第二日一早,甄述便带着褚白来思齐这里报道。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疗养后,甄述基本已经痊愈,脸色比从前病着时候好看了不少,思齐看着似乎更是养眼了些。

甄述从前称呼她为“翁主”,如今也改做称呼为了“王主”。

思齐这边刚煮好了茶水,便招呼他俩坐下来吃茶。

相比于甄述的稳重,褚白显得更为活泼一些,对待思齐也是满满的热情:“没想到王主您竟然还想着我。”

思齐从前听华佗说过,褚白也是世家子弟出身,后来家里没落了,送到了远房亲戚甄家,作为玩伴和甄述一起长大,读书虽然平平,但是在习武方面还颇有天赋。

思齐便给了他一个甄述副将的职位,卫士长一个光杆司令也不像话。褚白也只有十六岁的年纪,两人年纪都还小,都还有很大的可塑造空间,从前又跟着袁熙打过几场战役,既有基础又有实战经验,等日后找了名师做一番指点,想来可以在军中独当一面。

只是没有想到,她如今还是一个小姑娘,竟然也拿到了养成剧本。

想到这里,思齐的心情莫名轻快起来:“走吧,带你们去住处看看,日后有什么需要,只管找人告诉我便是。”

思齐带着两人出门,正碰上用过了朝食出门遛弯儿的章氏。

不管是什么年纪的女性,对于帅气的年轻公子总是没有抵抗力的。

章氏也不例外。

她看了甄述大概一分钟功夫后,转头对思齐问道:“这又是谁家的公子?”

思齐道:“是阿父新帮我挑的卫士长。”

章氏点头。

她也从未成想,世上竟有这般好看的小郎君,多看一眼只觉得心都要化掉。

以前章氏只觉得自己儿子长得好看,现在看到甄述后,顿时发生了思想转变,觉得自家儿子只能称得上“能看”而已。

说起来,她的孙女儿可真是了不起啊,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出色的卫士长了。

自从老太太更坚定了要跟着孙女混的心理,至于那个不成器只会种地还没有封地的儿子是指望不上了,还是该干啥干啥去吧。

= =

刘衡的婚事一直顺风顺水,日子也选在了夏末秋初的宜人天气。

刘赟在许都城中的人缘一向不错,这次刘衡大婚,过来捧场的宗亲和大臣们很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