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心意(第3/5页)

刘赟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

这么一上午下来,思齐觉得有些身心俱疲,比从前陪刘赟种地在田里蹲上一整日还累。也幸好当初没有听家里人的话报考法律院系,她果然不适合干和公检法相关的活计。

曹植并未像刘赟一样在公堂上列席,而是一直由张然保护,站在人群里看热闹。

因为早上过来周县有些匆忙,曹植只用了半个菜饼和半碗清粥,这么一个上午站下来,肚子已经饿得不行。等到中午用餐时候,不顾往日世家公子形象,一口气扒了两大碗饭,就连刘赟都给看住了。

相处这些日子以来,思齐觉得曹植身上越来越有了少年人该有的烟火气,心中替他高兴。

= =

思齐在成平住了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后,不少世家家主跟她和刘赟也都混熟了,时不时会有请柬送到王府,请大王和王主光临家中吃席。

就在这日清晨,思齐受到城中一个王姓世家的邀请,去后山梅林参加雅集。

雅集也是古代诗会的一种,汉末三国年间已经开始悄然兴起,魏晋风流这时候也是初见雏形。

思齐在作诗一事上天赋一向平平,便将帖子交给曹植,让他去文人堆里过过吟诗作赋的瘾,自己则由陈平带着去城北视察矿山的开采情况。

成平郡地理位置相对还算不错,南面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北边是山脉,也是天然的屏障,可以抵御北地的那些游牧民族入侵。

思齐刚到成平之时就安排了人对矿山进行了小规模的开采,陈兴也不知道王主想要开采出什么东西,但是既然是思齐吩咐了,他也就选了人依着思齐要求照办。

从他和王主相处的这几年时间来看,王主说得话很少有错误的时候,如果有什么事情拿不准主意,那么照办总是没有错的。

思齐带了专业技术工人和工具过来,对几座矿山上开采出的石头做了查验。

不仅有硝石和石英石,还有相对少见的铁矿石。

简直不得不感叹自己的好运气。

这样一来,火药和玻璃的研制和生产想来不远了,武器和生产工具也可以换新了。

在思齐的回城途中,远远看到以为老者车子坏住,带着仆从为难地站在了路边。

思齐停车一看,正是一直在外游历的华佗华先生。

思齐穿好披风走下车来,对着华佗笑道:“您这游历也游得真够远的。”

竟然都跑到北地的成平来了。

华佗无奈地叹了口气:“翁主见笑了。昨儿出门之时就看到车车轮有了裂缝,原想着不打紧,进了成平城内再着人整修,却不想竟坏到了山路之上。看来这马车同人一样,身上哪怕只有一点不对劲,也该提前寻医问诊才是。”

“先生说得是。”思齐被三句不离本行的华佗给逗笑了:“如今已是十一月底,天气冷,山上风也大,先生还是上车说话罢。”

陈兴也曾听刘赟说起过华佗华先生的大名,如今见了真人眼前一亮。

如今王城内还缺着一位医令,华佗却主动送上了门来,这不是天意又是什么!

和华佗一番交流之后,思齐才知道,原来他是为了书中所记载的北地特有的几味药材而来。

在思齐的认知里,华佗的医术进步一小步,人类医学就会进步一大步。

对于这种专业的学术型牛人,思齐一向是敬佩有加的,回城后不仅帮华佗换了车子,还专门拨给了他人手去进行学术研究。

思齐原以为,她和华佗在成平的纠葛随着华佗的离开便画上了句点,却不想又被陈兴开启了后续故事。

没过几日后,思齐得了陈兴的奏报,说是王城还缺一个总医馆令,他已经和华佗谈妥,请他兼任成平郡医令一职。

华佗可是连汉献帝刘协都留不住的男人啊!思齐对着陈兴好奇道:“你又是怎么将他留住的?”

陈兴道:“华先生一直有个心愿,想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授下去,王主也跟臣提起过,想在官学当中设置各式各样的学科,不拘什么形势和内容,只要能让百姓过得更好便是。臣便告诉了华先生,可以在我们城中的官学内加设医学课,由华先生编纂教本,传道授业,华先生听后大喜,随即应允了我的提议也答应了为我王城医令之事。”

思齐不由又一次对陈兴刮目相看。

陈郡守真是这个时代难得的人才啊!

= =

一转眼就进了成平八年的腊月。

刘赟一早答应了思齐,要陪她在成平过成为王主后的第一个新年,而除此之外,两人也一早就达成了不能将曹植留在成平过年的一致想法。

毕竟不管是历史上还是这个世界里的曹老板,那脑补功力都不是盖的。

腊月初三这日,曹植的箱笼行李和随行卫队都准备妥当,思齐和刘赟一同出城,送曹植回许昌。